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地方AMC发展中的喜与忧

发布时间:2017-04-28 17:25:10

银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多种渠道盘活信贷资源,加快处置不良资产。
 
这份指导意见明确表示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积极参与不良资产处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设立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达到35家。这一数字今后还将会不断增加。
 
2012年,财政部和银监会印发《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明确各省可成立地区性资产管理公司,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对一定规模的不良资产进行批量转让。明确其购入的不良资产应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处置,不得对外转让。
  
随后,地方AMC相继在各省成立。凭借其地域优势,在不良资产收购和处置领域积极介入,与四大AMC形成了错位竞争的关系,有效化解了地方金融风险。
  
2016年,银监会再次放宽了此前“一个省可设立一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限制,同时允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债务重组、对外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政策的松绑进一步推动了地方AMC迎来成立的另一波高潮。在不良资产领域,地方军不断壮大,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市场竞争加大。
  
此次银监会发文支持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地方AMC更应抓住市场机遇,充分发挥其地区优势,与各方合作,积极收购不良资产,提升处置效率。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积极参与此轮市场化债转股。在壮大自身发展的同时,发挥区域金融稳定器、资源优化器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指导意见提出,有序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有序推进民营银行设立工作,落实民营银行监管指导意见。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地方AMC应注重提高自身竞争力,与民营资本展开合作,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不良资产经营主业服务。
  
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2017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资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债务风险管控是降杠杆的重要工作任务,今年会继续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债转股方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实施债转股,积极稳妥地降杠杆。
  
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市场化债转股的推进,顶层设计将会进一步完善,推动此轮市场化债转股加速。虽然此轮市场化债转股,商业银行是主力军,但是地方AMC的地区优势明显,在市场化债转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与多方合作,积极参与到此轮市场化债转股。
  
当前管理层的种种举措,为地方AMC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安信证券认为,AMC行业迎来黄金时代,预估未来3年传统不良收购业务空间约在两万亿元左右,且首批债转股账面价值在3000亿元以上,行业发展空间较大。
  
作为一支新军,地方AMC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四大AMC存在很大的差距。无论从资金来源、专业技术还是从管理经验、人才资源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虽然有国资背景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是从注册资本来看,地方AMC与四大AMC规模差距还是很大。地方AMC刚刚起步,尚处于摸索起步阶段,业务产品和经营模式尚不稳定,很多地方AMC仅起到“通道”作用,需要探索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此外,在起步阶段,地方AMC人才缺乏,相关的培养机制尚难以建立。当前不良资产市场四大AMC仍处于主体地位,地方AMC并不具有竞争优势(爱基,净值,资讯)。
  
有专家建议,地方AMC要明确错位经营的定位,同时积极与四大AMC展开合作,将自身有限的资源嫁接过去,打造符合自身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提高地方AMC的影响力。同时,也要思考如何丰富不良资产处置的手段,拓宽不良资产处置的渠道,借鉴四大AMC的成熟经验。在当前科技金融大潮中,积极对接互联网也是一大趋势。
 
(资料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