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本市场助力“一带一路”倡议 股权融资补齐多层次融资机制
如今,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的步伐已经持续三年多,但不能否认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缺口仍客观存在。缺口源于资金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源于融资体系的不完备。事实上,近年来国内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大型商业银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支持。但面对庞大的市场投融资需求,即使统筹考虑国际金融机构、国内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仍然存在巨大资金缺口。而资本市场也正在以股权融资为主要融资手段,以融资成本低、周期更长远等优点助力“一带一路”融资体系的一部分。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也在日前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充分发挥资本市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体制优势,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渠道和手段,用更市场化的方式配置金融资源,支持国内优秀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交流合作。”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谷枫)
2、兼并重组力促化解产能过剩 央企煤炭资产整合提速
5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扎实有效化解和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化解和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是重要手段,尤其是推动相关领域央企兼并重组将成为重要抓手。今年第一季度以来,加快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节奏正在加快。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召开煤炭行业去产能稳供应工作座谈会,要求大力推进兼并重组转型升级,重点做好“僵尸企业”出清、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工作。目前,煤炭领域央企兼并重组加快迹象明显。据悉,今年国资委将进一步推动实施专业化重组,支持央企以优势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平台,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等方式整合同质化业务,指导已重组的企业做好内部整合。
(资料来源:证券日报)
3、外媒:德国太阳能业界龙头破产 昔日“太阳王”不敌中企
德媒称,曾为德国太阳能业界龙头老大的“太阳能世界”(Solarworld)公司在连续经历6年严重亏损后宣布破产。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5月11日报道,过去几年,“太阳能世界”曾试图通过减员及将公司业务集中在生产高效太阳能板等途径从危机中摆脱出来。公司创办人阿斯贝克甚至在今年3月底还曾对外表示,执行严格的节约计划,“太阳能世界”可以在2019年重新扭亏为盈。但是仅一个多月过后,阿斯贝克却表示已经放弃希望。因为从2016年夏天以来,太阳能板的价格大幅下跌。德国太阳能市场不但没有得到稳定,反而前景变得更加灰暗。“太阳能世界”公司认为,面对这一市场发展趋势,公司在年初采取的市场战略不足以维持一个盈利积极的增长预测。
(资料来源:参考消息网)
4、淮北中院成功化解房地产企业破产案
5月9日上午,安徽省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主持召开淮北云天置业有限公司破产和解案债权人会议。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见证下,经破产申请人、管理人、债权人和法院等四方共同努力,过半数债权人以及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债权额的债权人表决通过破产和解方案,盘活企业资产28.7亿元。淮北云天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天公司”)于2006年获准在淮北市新火车站黄金地段开发建设“金色云天”项目。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公司于2015年年底全面停止营业,其开发的“金色云天”项目也长期处于烂尾搁置停工状态。2017年1月17日,债权人邓某某向淮北中院递交申请,以云天公司不能到期清偿债务为由,要求裁定云天公司破产还债。2017年1月26日,淮北中院依法裁定受理邓某某对云天公司的破产申请,发布破产公告,同时协调市财政、信访、国土、城建、房管、工商等十多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管理人组织,接管公司事务。
(资料来源:人民法院报)
5、中国4月新增信贷与社融均大超预期 M2增速回落至9个月低位
中国4月新增信贷与社会融资规模双双大超预期,不过在监管风暴冲击下,3月卷土重来的影子银行活动,在4月显著收敛。中国央行官网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13900亿,高于预期的11500亿,前值由21200亿修正为21189亿。其中被视为“影子银行”的非标融资增量规模,较3月大幅回落。数据还显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000亿,也高于预期的8150亿,前值为10200亿。4月M2同比增10.5%,为2016年7月以来最低。市场预期为10.8%,前值为10.6%;M1货币供应同比18.5%,预期17.3%,前值18.8%;M0货币供应同比6.2%,预期6.8%,前值6.1%。
(资料来源: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