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四川正筹建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相关具体筹建方案目前正在研究中。四川版资产管理公司未来不仅接手银行的不良资产,还参与困难企业的债务重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受到宏观经济下行等多种因素影响,四川不少实体企业陷入信贷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就连川威等知名企业也没有幸免。为解决企业困难,当地政府曾出面协调银企关系,并举办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融资对接会等。筹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被看做是接盘问题企业坏账的另一通道。
在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前,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只能由长城、信达、华融和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四大”)负责。随着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风险增大,“四大”很难覆盖所有不良业务,重要的是,对于一些涉及地方政府债务的不良资产,“四大”难以操作。也有人认为,“四大”目前处于转型期,对地方银行及企业那些规模不大的不良资产压根没兴趣,种种因素催生了各地对设置专业机构来处置和收购金融不良资产的需求。
遍地开花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是否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825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99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39%,较上季末上升0.15%。但美国金融网站一篇文章认为,鉴于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中国各大银行的不良资产有可能被严重低估了。从地方层面上看,东部地区的银行坏账值得关注。2014年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995.95亿元,比年初增加347.89亿元;不良贷款率1.86%,比年初上升0.5%。
在业界看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能够给那些无法申请破产的企业坏账提供一个正常的出口。
早在2012年2月,财政部、银监会就联合下发《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允许地方政府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这三年来,一些由地方政府引导组建的地方资管公司迅速增加。去年7月,首批获准的地区有五个,分别是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和上海。去年11月底,第二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获得监管部门的审批通过,包括北京、天津、福建、重庆、辽宁。此外,山西省也正在筹建地方资管公司。至2014年年末,山西省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已近450亿元。虽然地方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不良资产清收及处置措施,但不良资产仍然居高不下。有消息称,山西省资管公司注册资本暂定20亿元,中期或逐年增资至50亿元,预计年内正式成立。
渠道单一
《2014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2014年的不良资产市场的需求主体中,地方国资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热情有所下降,占比由2013年的44%下降到31%。多盈金融资深研究员梁琼芬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与地方资管公司坏账处置途径单一不无关系。根据《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规定,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购入的不良资产,应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处置,不得对外转让。也就是说,地方性资管公司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只有债务重组一种途径,并且只能是参与批量转让,而“四大”在处置不良资产的时候可以通过债权重组、破产清算、债转股、变卖等渠道,比较来看,地方版资管公司资金压力很大。
梁琼芬表示,目前地方资管公司难以做到自负盈亏,这与过多的行政干预有关。总体来看,地方资管公司在成立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盈利。也有人认为,地方成立资管公司的主要原因是地方金融机构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坏账庞大,资管公司的职责就是准备承担亏损的,地方政府对其盈利预期不大。那么,地方资管公司的资金将如何解决?业内人士认为,不排除中央替某些地方政府埋单的可能,用中央转移支付等方式分担部分成本。
行政干预
对于地方版资管公司普遍存在的担心是,地方设立资管公司是否意味着当地政府将出手缓解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压力,这种全盘接手的默许态度会否加速地方债的规模?在梁琼芬看来,目前地方资管公司的不良资产主要有两类:一是基础设施、市政设施、水电煤等流动性较差的企业;二是地方政府控股的对不动产投资形成的一些坏账。这些不良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当地金融机构、问题企业以及地方平台公司,“地方资管公司对很多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是将其延期,短期变长期,这只是把债务风险延期了,并没有从源头上减少债务。”
从政策层面讲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有些地方资管公司也出现了民资的身影,比如安徽省国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有民营资本参与的一家地方资管公司。
其实在民营资本看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是一块蛋糕,因为地方资管公司与地方政府联系更为紧密,其资源也相对丰富,但同时,这一领域又有很多枷锁,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行政干预。
“这需要创新。扩宽地方资管公司的处置渠道,资产证券化就是一个方向。但是现在行政干预还没有完全放开,创新也只是一纸空谈。放开管制,创新才会涌现。”梁琼芬认为,PPP模式值得借鉴。“民资目前还想获得满意的利润还比较困难,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现在政府角色还未转变,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未来政府退出一个主导的角色,承担指导和监督的角色,民资的盈利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未来政策在处置渠道上放开些限制,对民营资本也会更具吸引力。”梁琼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