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资产研究院《不良资产行业周报》(第194期)
发布时间: 2022年01月04日 17:30
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央行统一制定地方金融监管条例:7类地方金融机构原则上不得跨省开展业务
(二)央行: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在5%以下,房地产市场预期逐步改善
(三)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二、行业讯息
(一)华融完成引战增资
(二)个贷不良资产包首次流拍
(三)恒大财富公布兑付方案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政策动态
(一)央行统一制定地方金融监管条例:7类地方金融机构原则上不得跨省开展业务
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征求意见。其中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7类金融机构被定性为地方金融组织,未经批准不得跨省展业,如若违反改规定,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同时,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不得冠以“地方资产管理”的名称。央行表示,近年来,地方金融业态快速发展,但部分机构内控机制不健全,发展定位产生偏差,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少数机构违法违规经营甚至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加大了区域金融风险。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7月15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宣布废止2020年4月16日发布的《北京市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指引(试行)》,除此之外,当天出台典当行业、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的监管办法也一同废止。此举或为央行制定统一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让路。
评论:央行此次给多家地方金融机构定义为地方金融组织,相比金融机构的传统说法更加宽泛,意指地方金融组织虽然执行金融业务但是尚未形成金融机构的各项权限要求。从监管口径来看地方金融组织原则上需在属地展业,不得跨过核准业务类型和核准区域范围。
(二)央行: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在5%以下,房地产市场预期逐步改善
央行行长易纲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2022年,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是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二是金融结构稳步优化。今年以来,普惠小微贷款已经支持超过420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精准施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支持高质量发展。三是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今年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已经在5%以下,为统计以来新低。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金融风险方面,易纲指出,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一是宏观杠杆率持续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对一批突出风险点进行了有序处置。三是强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性建设。针对个别房地产企业出现资金周转问题,易纲表示,前期,个别房企由于自身经营不善、盲目多元化扩张等因素导致风险暴露。个别房企出险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已积极采取措施,稳妥有序化解风险,满足居民和房地产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市场预期正在逐步改善。
评论:我国的资金成本还是相对较高,这源于人民币相对美元有贬值倾向,因此需要拉抬资金价格来平抑汇率稳定,但是这么操作会引发国内生产成本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下降。从央行的表述来看,中央层面扛住了相当的外部压力,在内部需要各省各地区能够管理好经营效率,用相对较好发展质量来对冲外部压力。
(三)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易纲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一是宏观杠杆率持续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20年疫情冲击下出现阶段性上升,2021年以来已经回落到基本稳定的轨道。二是对一批突出风险点进行了有序处置。影子银行、乱办金融及非法集资等风险得到有效遏制。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反垄断取得实效。三是强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性建设。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金融基础设施监管、金融业综合统计等各项制度,金融市场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前期,个别房企由于自身经营不善、盲目多元化扩张等因素导致风险暴露。个别房企出险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已积极采取措施,稳妥有序化解风险,满足居民和房地产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市场预期正在逐步改善。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有利于形成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实现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评论:2022年的全年经济金融政策依然是稳字当头,因为外部环境仍然不容乐观,中央以效率换稳定的大政方针不会改变,地方压实抗疫和保市场主体的政策诉求也不会改变,此时金融的工具属性加强并且收拢在持牌机构中,利用民间力量的边缘金融中介会失去资金来源。从这个角度观察过去行情火热的各种“接地气”地方金融组织可能会面临寒冬。
二、行业资讯
(一)华融完成引战增资
中国华融发布公告称,12月30日在京举办非公开发行内资股及H股交割仪式,与各投资者顺利完成股权交割,标志着引战增资工作圆满完成。本次引战增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共发行内资股392.16亿股、H股19.61亿股,总规模411.77亿股,募集资金420亿元人民币。华融同时表示,为符合相关监管要求并确保可持续经营,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机构瘦身。此前,中国华融披露《关于华融消费金融股权转让项目的进展》。公告显示,中国华融与受让方宁波银行签订《金融企业非上市国有产权交易合同》,拟向对方转让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华融消金70%股权的评估价格约为7.27亿元,通过在北金所采取网络竞价方式确定的最终受让价,约为10.91亿元。
评论:华融资产的顺利引战增资说明在国内大而不倒的行业逻辑同样践行,只要坚持主业不动摇经营风险是有容忍限度的。华融资产完成引战增资不仅是公司层面的价值修复,更是不良资产行业的价值修复,其他四大AMC以及地方AMC的海外债券发行都可以再次开展,不再担心评价下调的风险。
(二)个贷不良资产包首次流拍
12月30日上午,广发行杭州个贷不良资产包出现流拍。相关信息显示,该资产包为个人消费及经营类不良贷款,均为信用贷款。不良贷款本金余额352.36万元,本息余额525.1万元。据了解,该不良资产包的起拍卖时间为今日早上10点到11点,起拍价为30万元,为原资产额的5.7%,估值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对于广发行杭州个贷不良资产包的流拍,市场认为不用大惊小怪,未来可能成为常态。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12月27日,中信银行年内首个个贷不良资产包在银登中心完成交易,国厚资产以本金1折的价格拿下。国厚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对个贷不良资产包的热度逐步恢复理性,资产包价格恢复正常。
评论:个贷不良包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业务闭环,因此暂时性的市场热潮都可以认为是托市行情,在坚实的对手盘到来之前都应该保持审慎态度。个贷不良包在过去都是通过发行ABS拉长期限,用更长的回款周期冲销处置损失,使用向AMC转让的方式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时间换空间的老套路,但这些方法都依赖国家继续宽松。
(三)恒大财富公布兑付方案
12月31日,恒大财富公告称,为保障恒大财富全体投资人权益,现就投资产品的兑付方案进行调整:2021年12月及2022年1月、2月,每月向每位投资人兑付本金0.8万元;后续兑付方案将于2022年3月下旬公布。公司将通过转让、拍卖、设立信托计划、诉讼等多种途径,加快各类资产的处置变现,所得资金将全部用于投资产品的兑付。此外,恒大集团微信公众号30日发布消息称,通过连续三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恒大全国项目复工率已达91.7%。12月以来,全国100多个楼盘迎来了交楼高峰。恒大集团在26日晚召开复工复产保交楼周例会,总结了公司12月复工复产情况。会上许家印表示,复工复产保交楼工作初显成效,但复工复产不是目的,保质保量向业主交楼才是最重要的。并强调,绝不允许恒大任何一个人躺平。
评论:恒大财富的局需要引入外部资源才能解,因为这本质上是内陷性的涸泽而渔,所谓的保交楼并没有太大意义,恒大的楼盘有较大的二级市场下挫态势,购房者更愿意拿回资金而不是继续在下跌资产中按揭。许老板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拉抬恒大的企业形象,这也许也是外部资源进场的前提条件,所以需要做足表演。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