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资产研究院《金融行业周报》(第352期)
金监总局废止失效51份规范性文件,含里程碑式“银监发66号”文;总规模1.2万亿元,房企化债排行榜出:20家出险企业重组获批,27家被动退市;中信银行拟授权管理华融金租60%股权,费用每年500万元8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监总局)发布通知,向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机构废止44件规范性文件、宣布失效7件,总计51件。其中包括2007年《中国银监会关于有效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不当交易风险的通知》(银监发〔2007〕66号),该文件在我国不良资产行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曾推动银行与证券公司风险隔离。该通知旨在维护监管制度体系统一,提升监管工作质效,清理部分已过时或与当前政策不符的文件,推动金融监管政策与行业发展需求协调。相关文件覆盖银行风险管理、自助设备管理等领域。【评论】金监总局废止失效51份规范性文件,是监管体系优化的重要一步,通过清理过时规定(如里程碑式“银监发66号”文),提升了政策时效性和适应性,推动金融监管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该举措反映了监管机构在金融强国建设中的主动作为,有利于减少冗余约束,释放市场活力,尤其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银监发66号”文的废止可能为银行与AMC等机构的创新合作提供更大空间。然而,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51%但余额增长1574亿元的背景下,此举需警惕潜在风险敞口扩大,监管应加强动态监测与配套政策完善。未来,金监总局可进一步深化监管科技应用,平衡创新与风险防控,助力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等战略目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截至2025年8月,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计划获批,化债总规模超过1.2万亿元,标志着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加速。市场深度调整下,房企经营压力巨大,2022年至今已有27家上市房企被动退市,另有几家私有化退市。为主动转型或被动“保壳”,多家上市企业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转向轻资产运营。该排行榜反映了行业洗牌进程,融创、富力、奥园等完成重组,旭辉、佳兆业等获批方案,金科股份等进入执行阶段。【评论】房企化债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的排行榜,彰显了债务重组机制在房地产危机中的关键作用,20家出险企业获批计划为市场注入稳定预期。然而,27家被动退市及私有化退市的浪潮,凸显高杠杆模式在深度调整下的脆弱性,结合71家上市房企中45家预计亏损(占比63.4%),行业洗牌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剥离地产业务转向轻资产虽为生存策略,但需警惕短期流动性危机与转型不确定性,如中交地产1元剥离业务及易居控股亏损12.73亿元案例所示。未来,房企应深化重组创新,AMC等机构需提升处置效率,政策支持存量盘活,以推动行业企稳,确保金融风险防控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一)日前,华夏银行发布公告,其信用卡中心公开转让2025年第6期至第12期共七个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资产包,未偿本金总额44.83亿元,未偿利息63.05亿元,未偿本息总额107.89亿元,涉及借款人22.9万户,户均欠款约4.71万元(含利息)。此次转让旨在加速出清不良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支持银行风险化解。该资产包聚焦信用卡领域,反映零售信贷风险暴露加剧,符合监管推动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的导向。【评论】华夏银行108亿元信用卡不良贷款资产包转让,凸显银行业在零售信贷风险高发期的主动出清策略。与2025年一季度不良个人贷款转让规模激增761%至370.4亿元的趋势一致,此举助力华夏银行缓解资产质量压力,优化资本配置。然而,22.9万户借款人及户均4.71万元欠款规模,折射出消费金融领域居民偿债能力承压及信用卡逾期率上升的深层问题。结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51%,但余额增长1574亿元的背景,银行需进一步强化风险筛查与尽调。未来,华夏银行应借助AMC等专业机构,提升处置效率,同时深化数字化风控,平衡零售业务扩张与风险防控,为金融体系稳定贡献力量。(二)8月27日晚间,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与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授权管理协议》,经中信集团授权管理其持有的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7.53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60%),授权管理期间为协议生效之日起3年,费用每年500万元人民币。该交易旨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提升专业化管理能力,促进互利共赢,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2025年上半年,华融金租实现营业收入36.13亿元、净利润9.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8%、17.14%,截至6月末,总资产规模达到904.93亿元。【评论】中信银行受托管理华融金租60%股权的协议,标志着中信集团在金融租赁领域的资源整合深化,通过专业化管理解决同业竞争,提升运营效率。该交易费用低廉(每年500万元),期限3年,体现了集团内部协同的战略意图,同时助力华融金租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增长的背景下进一步稳健发展。然而,在金融租赁行业竞争加剧及监管趋严的环境下,此举需警惕潜在风险传导,尤其结合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1%及个贷不良转让规模激增的背景,需强化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未来,中信银行应借助此机会优化租赁业务布局,深化产融结合,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租赁需求,为金融体系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