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金融行业周报》(第357期)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0日 17:00


摘 要

财政部提前下达2026年地方债限额,5000亿结存限额发力稳增长;
亿达中国再爆5亿信托贷款违约,年内累计逾期债务超64亿元;
融创境外债重组获高票通过,房企债务风险化解现曙光。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财经政策资讯

        财政部10月17日宣布,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同时,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此次资金使用范围进一步拓展,除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外,还首次安排额度用于支持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3.9%,其中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出达4.21万亿元,有效增强了经济发展动能。

【评论】此前财政部发行万亿中央特别国债时,机构解读为 “金额不大但意义重大”,认为这是地方隐性债务压力较大时中央替代地方发债,未来地方财权或逐步向中央归集。此次提前下达债务限额,不仅聚焦地方存量债务化解,还新增地方建设投资指导,可见中央借当前经济稳定回升态势,更积极参与地方建设。


二、房地产行业资讯

        亿达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内幕消息公告,披露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大连软件园荣泰开发有限公司未能按期偿还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发放的项目贷款,到期未清偿贷款本金余额约为5.04亿元及对应利息。该笔贷款总额10.14亿元,年利率12%,原定到期日为2025年9月17日。此次违约触发交叉违约条款,截至2025年6月30日,亿达中国已逾期借款本金、利息及同意费合计约64.45亿元,触发交叉违约金额约51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亿达中国旗下公司今年6月已发生针对中信银行大连分行的1.9亿元贷款违约,流动性危机呈现持续恶化态势。

【评论】三角债和担保链是民营企业风险的常见问题,复杂交易结构会引入隐蔽且多元的风险,推高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成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介入民营企业纾困时,需重点关注其核心资产是否存在担保,以及其他合同是否可能触发核心资产求偿 —— 部分民营企业常通过 “拆东补西”(俗称 “七盖八锅”)的方式盘活资产。


三、不良资产行业资讯

        2025年10月14日,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境外债重组计划获高票通过。参与投票的1492名债权人中,1469人投下赞成票,人数占比达98.5%,对应债务金额支持率为94.5%,远超法院批准所需的75%门槛。此次重组涉及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方案核心为"全额债权转股权"。香港高等法院将于11月5日举行聆讯对重组方案作出最终裁决。若重组成功,结合此前已完成的境内债务重组,融创整体偿债压力预计压降近700亿元,每年可节约利息支出数十亿元。
【评论】融创这次的操作是“全额债转股”加“受限退出”,相当于以股权之名行债务重组之实,且到期若未达预期,融创仍握有主动权。对债务投资者而言,此番操作是最优处置路径,因为强制融创还款属于企业和机构之间的内耗,不利于其恢复自身造血能力,且避免资产端交易有助于维护估值稳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介入大型房地产纾困时,可关注体系内纾困的操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