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银监会出台6号文严控业务风险

发布时间:2017-04-13 21:55:53

  2017年4月10日,银监会发布了6号文《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对十大类风险的具体防控要求。
 
  6号文对信贷类资产的信用风险要求包括“摸清风险底数、严控增量风险、处置存量风险”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综合运用重组、转让、追偿、核销等手段加快处置存量不良资产,通过追加担保、债务重组、资产置换等措施缓释潜在风险;通过解包还原、置换担保、救助核心企业、联合授信管理等方式,妥善化解担保圈风险;利用债权人委员会机制,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制定风险处置计划;加强债权维护,切实遏制逃废债行为。重点治理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通过各种手段隐匿或转移不良贷款的行为,要求银行及时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强风险缓释能力,严格控制对“空壳企业”和“僵尸企业”的信贷。旨在全面反映信贷风险,做好足额风险准备,不得将不良隐瞒和变相出表。
 
房地产企业不良资产的抢滩登陆战正式打响
 
  3月份,亚洲最大地产私募PERE亚洲峰会在香港召开,峰会就国内不良资产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地产投资走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会议新风向看,众多投资机构开始将目光转向另一领域——中国内地过热的房地产产生的不良资产。
 
  先是北上广深,接着是合肥、杭州、青岛,再到东莞,一系列调控措施从限购角度降低了房地产企业项目变现的速度,同时,随着房地产调控深化,境内发行公司债、成立房地产集合信托、资管计划、ABS等各类融资渠道均对房地产企业开始大幅度的收紧。
 
  与以往的投资方向正好相反,在中国市场出现因资金问题或违约而产生的不良资产,成为地产投资的新机会。据统计,光是2016上半年,传统不良资产公开市场大于3000亿元的成交额里,四大占比就已超过80%。
 
  从部分可查的数据来看,2015年6月中国华融的不良资产总额为3264亿元。其中,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总额为2125亿元,要按最终债权人所属行业划分的话,来自房地产行业的有1368亿元,占比高达64%以上,由此可见一斑。
 
  以华融的数据推算,四大旗下房地产相关不良资产总额接近6000亿元。再加上一些地方性AMC的房地产不良资产,全国房地产相关的不良资产将很有可能逼近万亿。
 
  同时,因房地产相关的不良资产抵押物价值高、升值潜力巨大,包括土地、在建工程、烂尾楼、投资物业等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强,如带着芳香味道的花朵一样,深受有蜜蜂属性的AMC追捧。
 
  就AMC处置房地产不良资产而言,可分为两个大类,一是有强大信用主体介入,如央企、国企、四大等作为担保,先将所有偿付责任都承揽下来,再重新开发或盘整后再销售,当资金逐渐回笼后,按比例偿还债务。
 
  第二个是债务重组,投资方通过打折收购所有债权,接着由投资方与债务人谈判,一段时间后,如债务人能够盘活项目实现现金流,那么投资方将获得债权投资的收益。
 
  AMC通过债权受让方式,向二三线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以此变相向房地产企业提供贷款。同时,资产管理公司也会让融资方提供抵押担保,其中,资金占用费等本质便是贷款的利息。
 
  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诉讼、破产、拍卖等硬着陆方式,由于基金的梳理、投资、置换和运营等能力化解了不良资产,资产的实际价值得到再次提升。
 
  过去十几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亦不为过,但十八大以后,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在此期间,大量产业调整、经济改革以及金融不良资产是裸露出来的,由此可见,整个十三五期间,将是不良资产暴露的高峰期,形成各方资本抢滩登陆的局面,这个机遇已经到来,但与此同时,风险也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