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业内资讯】一周资讯速递07.18-07.24

发布时间:2017-07-26 16:36:20

 
行业资讯
NEWS
 
01 万亿不良资产待处置 金融科技能否拯救暴力催收?
 
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8万亿元。东方资产预期今年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规模将小幅增加,不良资产二级市场的预期收益率超过15%。然而,不良资产市场虽然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条文的制约,大量催收游走于灰色地带。在此背景下,业界呼吁催收平台应利用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声文识别等,以取代暴力催收。那么,金融科技是否能够从根源上杜绝暴力催收?事实上,金融科技在催收行业的应用目前还处于早期。记者获悉,当前市面上的线上智能催收服务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把待催收的案子放到平台上,任何人看到都可以认领并且进行催收,完成后结算佣金,类似催客APP;另一种是催收工具型APP,不提供任何派单功能,帮助催收团队和催收人员提供记录、导航、信息分层等服务。
 
02 银监会:全国共组建债委会超过1.2万家 债转股签约金额逾7000亿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银监会推动稳妥有序去产能,推广债权人委员会工作机制,落实支持优质企业、稳住困难企业、退出“僵尸企业”和落后过剩产能的差异化信贷政策。目前,全国共组建债委会超过1.2万家,各家银行已与超过50家企业签署债转股框架协议,签约金额逾7000亿元,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通过市场化债转股降低了财务负担。
 
03 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截至6月30日,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规模达到7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8亿元,完成年度利润计划的60%,圆满完成“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今年初以来,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持发展定力,积极推进项目落地,业务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力度加大。二是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不断创新。三是固定收益类项目实现量质齐增。
 
04 浙江不良继续“双降” 不良率降至2%以内
 
记者从浙江银监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省不良贷款余额1712亿元,不良贷款率1.98%。这组数据比年初分别减少65亿元、下降0.1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252亿元、下降0.48个百分点。进入2017年后,不良贷款继续实现稳步“双降”。今年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下降。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756.5亿元,比年初减少20.4亿元;不良贷款率2.09%,继续保持下降态势。截至6月底,从数据看,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稳步“双降”。
 
05 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降至63个月来最低水平
 
温州银监分局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降至2.26%,不良贷款余额降至187.88亿元,延续近3年来下降趋势,为63个月以来最低水平。不良率已连续8个月在“2”字头运行。为加速不良贷款处置,温州不断优化处置手段。据统计,2012年来累计处置不良贷款超1600亿元,处置额位列浙江全省地市首位,累计帮扶困难企业1300多家,延缓或化解风险贷款1000多亿元。综合运用政府转贷、平移代偿、担保置换等解链八大模式,清理各类涉及担保圈的企业896个。目前,单家企业平均授信银行数量从2013年末的1.7家下降到1.2家,平均担保企业数量从2013年末的0.9家下降到0.7家。同时,巧借平台内嵌机制,将联合授信管理机制与债委会相结合,累计组建债委会496家,涉及表内外合计用信1316亿元。
 
06 建行市场化债转股再领跑:业内首家市场化债转股公司获批成立
 
在首家获准批复进行筹建之后,2017年7月20日,银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信投资”),主要从事市场化债转股及配套支持业务,建设银行成为首家获批成立实施机构的银行。建信投资为建设银行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金120亿元,是迄今为止建设银行资本金规模最大的子公司。建信投资的成立,标志着建设银行市场化债转股业务进入新阶段。建信投资将秉承“专业专注”精神,按照政策要求和监管规定,精耕细作,提升“资金募集、转股投资、投后管理、市场化退出”全流程管理能力,着力降低企业杠杆率、发展股权融资、完善公司治理,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07 浙江首例预重整案:2千万元急救金撬动负债18亿元房企
 
这个位于杭州地铁1号线翁梅站地铁口的房地产项目,曾是领跑的销售大热楼盘,2014年一年就卖出上千套房子,可由于公司经营管理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原因,从2015年3月就开始处于停工状态,项目一度烂尾。余杭法院于2015年6月对怡丰成公司破产重整申请进行了“预登记”,初步确定待相关条件成后再行及时裁定受理怡丰成公司破产重整,选任的管理人在前期预重整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很快,经各方多次协商,怡丰成公司与杭州银行余杭支行于6月29日初步通过融资方案,杭州银行余杭支行同意为“东田·怡丰城”项目融资2.2个亿。同年7月20日,“东田·怡丰城”项目初步确定向杭州银行融资2.2个亿。换言之,2000万元的急救资金撬动了这个负债18亿元的房企。这也是令该案审理团队、预重整期间的召集人、管理人团队和当地政府感到欣慰的地方。
 
08 近20家金融机构踩雷 13.6亿债券陷违约危机
 
7月17日,《华夏时报》记者独家了解到,“15五洋债”以及“15五洋2”两只非上市民营企业合计13.6亿元的债券在7月6日复牌当天交易5分钟内价格暴跌一半,引发这两只债券持有人恐慌。在十多天时间内,两只债券持有人分别向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监局、浙江证监局维权,向债券承销商德邦证券和浙江五洋讨要债券价格暴跌说法及涉嫌欺诈上市的内幕。而截至7月20日,上述两只债券最低价格分别到了41元和30元,与其票面价值100元相比,分别缩水59%和70%。在此期间内,多达20家持有上述债券的机构投资人向本报爆料称浙江五洋在发债之前收到最高人民法院9次将其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债券上市后遭受监管部门对其违规挪用资金的处分。
 
金融视角
VIEW
 
01 社科院报告: 一季度实体经济杠杆率微升 金融部门杠杆率回落
 
7月21日,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首次发布中国的季度杠杆率报告《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一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第一季度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有所上升。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6年末的234.2%增加到237.5%,上升了3.3个百分点;上升趋势较为平稳,主要是居民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上升所致。其中,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16年年末的44.8%上升到2017 年一季度的46.1%,上升1.3个百分点。与此对应的是,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趋势又有所抬头,从2016年末的155.1%上升到2017年一季度的157.7%,上涨2.7个百分点。从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负债端来衡量,金融杠杆率从 2016年末的72.4%下降到2017 年一季度的71.2%。从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端来衡量,金融杠杆率则从2016年末的78.1%下降到2017年一季度的77.3%。此外,《报告》指出,尽管地方政府显性杠杆率有所回落,但隐性债务增长需要警惕。
 
02 首家银行债转股实施机构 建信投资开业
 
7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建设银行获悉,7月20日,银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建信投资”),该公司主要从事市场化债转股及配套支持业务,也是首家获批成立的银行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据悉,截至2017年7月20日,建行共与41家企业签订了总额5442亿元的债转股框架协议,已向9家企业到位资金454亿元,签约及到位金额市场占有率均为50%左右。
 
03 银监会:干部回避监管亲属任职金融机构
 
近日,银监会印发了《关于银监会系统工作人员在监管履职中严格实行公私分开的意见》和《银监会系统工作人员履职回避办法(试行)》,从制度上预防监管履职中可能产生的腐败问题和道德风险,筑牢公私分开“防火墙”,打好公正履职“防疫针”。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行公私分开和履职回避,能够使公权与私利间的界限明晰化、制度化,将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关系简单化、纯粹化,可以让监管者解除思想羁绊,摆脱关系困扰,廉洁履职、公正履职,做到抓落实令行禁止、不瞻前顾后,管风险较真碰硬、不缩手缩脚,查违规敢于亮剑、不投鼠忌器,更好地严监管、强监管,维护良好的监管形象。
 
04 中频炉关停之后:废钢出口暴涨 电炉钢企迎来转机?
 
中国钢铁工艺流程面临着结构性矛盾:作为废钢消化主力的短流程电炉,其钢产量在中国占比仅为7.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高炉-转炉长流程则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与此相伴的是,尽管被征收40%的关税,以轻薄粉碎料为主的中国废钢出口,正在连连创下高点。海关数据显示,继今年4月首次“破万”后,5月份的中国废钢出口量再次激增至8.0345万吨,同比增长954倍,环比增长4.3倍。中国钢铁正在加速进入一个折旧时代:2016年中国废钢资源量已达1.7亿吨。相对于铁矿石冶炼,废钢融化再利用是一种更为节能环保的绿色资源。然而当前中国的废钢炼钢比仅为11%左右,远远低于世界51.6%的平均值。在此过程中,转向电炉是废钢冶炼的大方向,而在去产能的背景下,允许电炉等量置换转炉产能成为业界共同的呼声。
 
(资料来源:根据网络新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