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不良资产"闯关东":个别银行东北地区坏账余额半年几近翻倍

发布时间:2017-08-30 15:26:42

资料来源:转载自专注不良资产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华尔街日报、证券日报
作者:佚名

据《证券日报》,今年以来,多家银行长江三角洲、中部地区的不良贷款有所减少,而环渤海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普遍有着大幅度的增长,个别银行该地区的不良贷款余额甚至在半年中就增长了近一倍。
 
其中,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股份制银行的中报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4.57亿元,比2016年年底12.59亿元增加近一倍。环渤海地区的不良贷款余额也从36.66亿元增加到48.2亿元,增加了31.4%。
 
而收入方面,东北地区上半年的利润总额仅有2.16亿元,仅为为去年同期7.81亿元的三分之一,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利润贡献只有西部地区的六分之一,中部地区的十三分之一。
 
>>> 东北、山东不良贷款率普遍上升
据《证券日报》,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利润率下降,不是东北某一家银行的个例,而是东北、山东地区的普遍现象。
 
吉林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不良贷款率从3月的4.09%上升至4.3%,不良贷款余额773亿元,比第一季度的718亿元增长了55亿元。
 
净利润方面,辖区内银行业第二季度累计达14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4.16%,具体细分到银行,光大银、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等8家银行上半年净利润累计为4亿元,而第一季度,8家银行净利润为5亿元。
 
山东地区同样不良“双升”且利润下降,截至2017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704亿元,比年初增加306.9亿元;不良贷款率2.47%,比年初上升0.33个百分点。2017年前6个月,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386亿元,同比下降22.85%。
 
>>> 辽宁省第二大国企违约后“债转股”,开启违约债务重组之先河
 
受制于产业结构失衡、人才流失严重等诸多因素,东三省经济发展出现滑坡。再加上较为复杂的投资环境,导致许多企业“谈东北而色变”。
 
东北地区及山东省的公司债务违约事件也在增加。今年3月28日,辽宁省第二大国企,北方最大的特钢企业——东北特钢,其发行的“15东特钢CP001”宣告违约,开启了地方国企债券违约的先河。
 
此次债券违约,像是推倒了的多米诺骨牌,自此,东北特钢后续到期的债券全部违约。
 
8月8日,东北特钢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同意了重整计划草案,待法院批准后将进入执行阶段。如果上述方案得以实施,东北特钢或将成为中国公募债券“债转股”第一单
 
联合早报此前曾援引西班牙对外银行驻香港的经济学家夏乐的分析称:“这也是对投资者的一个警惕,不要以为买了国企的债就不会有损失。现在债券持有人都有可能成为债转股的对象。”
 
穆迪此前表示,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将更加差异化。直接的财务支持将仅针对于涉及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的活动的企业或可能产生广泛系统性影响的企业。其他存在债务问题的国企将通过与债权人谈判的形式寻求解决方案,甚至进行破产重组。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中国国有企业,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的国有企业破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24日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通稿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习近平在7月中旬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说:“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