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获取了截止5月28日宜信财富APP上所有在售的类固收产品信息,经过多层股权穿透和董监高人员对比,发现存在关联关系的不止一款产品,而是全部。这些通过地方产权交易所挂牌后向投资人发售的理财产品,也涉嫌违规。在记者看到的32款产品中,最短投资时间为3个月,最长36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则从最低4.6%到最高10.5%不等,总计融资规模不超过23.27亿元。但实际上,这32款产品对应的产品协议只有21个。这是因为宜信财富将同一份协议拆分成了针对不同客户、类别和收益率的多个产品。但无论哪种方式,根据早在2012年发布、被业内称为“37号文”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包括宜信财富类固收产品挂牌的地方产交所在内的交易场所,“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37号文”中解释,所谓“标准化交易单位”是指将股权以外的其他权益设定最小交易单位,并以最小交易单位或其整数倍进行交易。宜信财富类固收产品中就设定了10万、100万的最小交易单位,并以整数倍进行交易,明显涉嫌违规。记者在采访中还注意到,对合格投资者的认定,宜信财富也只是走个过场,并未实质区分投资人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