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把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作为指导方针,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作为主要目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风险任务依然艰巨。不良资产市场仍处于发展机遇期。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复苏向好态势,但恢复基础仍不牢固,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监管部门多次提示不良资产反弹风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推动个贷不良、信托不良、破产业务等新业务发展,不良资产市场在规范中不断拓展。实体企业经营情况有所改善。今年1-5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较2019年同期增长44%,年化增长20%。5月末,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7.44万亿元,为去年以来新高,但同比增长14.1%,较去年末下降1个百分点。从非金融企业债券发行主体看,能源行业经营情况大幅改善,房地产行业恶化。受需求改善、价格上涨等因素推动,能源行业亏损额从去年一季度的745.89亿元锐减至4.9亿元。房地产成为唯一恶化的行业,在亏损企业从去年一季度的61家减少到42家的情况下,亏损额增加到79.52亿元,增长10.87%。去年以来,在“三道红线”、集中度管理等房地产融资监管加强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成为风险高发区。华夏幸福、蓝光发展等头部和中型房地产企业遭遇债务危机,恒大集团风险显现。未来房地产企业不仅面临政策压力下的流动性风险,也逐步面临市场走弱带来的实质性偿债风险。地方国企风险短期收敛,融资平台风险累积。去年永煤债违约以来,区域信用分化加剧,部分省区信用债净融资额持续为负值。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金融委要求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防范化解重大债务风险。人民银行提出因地制宜增加对经济困难省份的信贷投放。地方政府把防范地方国企债券违约作为债务风险管控的重中之重,纷纷表态不违约。目前地方信用债发行有所恢复,高评级城投债信用利差收窄,低评级城投债信用利差仍在高位。今年以来地方债务治理加强,融资平台严监管常态化,发债条件收紧,风险继续累积。下半年和明年地方国企包括融资平台到期债务规模大,风险可能趋于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