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营资本大举涉足资产证券化领域,在当前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出现了以券商、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与以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为代表的民营力量两大阵营。
“在资产证券化领域,传统的金融机构与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存在一定的竞争,但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吴庆看来,尽管我国的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虽然没有一个官方的统计,但是通过各个渠道反馈的信息看,这一块整体的业务规模还是不小的。”
但据了解,近年来尽管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却是掣肘颇多。
上海民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康就直言,当前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存在两大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行业的定价权;二是,相关的行业监管法规尚需完善。
“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将对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周康认为。
行业监管尚待完善
除了打破传统金融机构对定价权的垄断之外,资产证券化行业法律法规的缺失和滞后,也是行业发展急需解决了另一大问题。
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的一个直接问题是行业标准的缺失。“目前的行业现状是,无论是资产管理领域,还是资产证券化领域,都缺少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周康认为:“目前资产证券化是由法律法规的规定,但是这个不是行业标准,而且现在仅有的行业标准太宏观。”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吴庆。在吴庆看来,行业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健康发展,甚至也影响到了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合作。
据了解,由于行业缺少细化的标准,导致一方面,目前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机构基本集中在大型企业和传统的金融中介、譬如券商等。“只有大型企业的资产,才容易被券商接纳从事资产证券化,但是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却很难,但是这种市场需求是存在的。”在周康看来,资产证券化市场本来应该是一片蓝海,却被限制得很小。
另一方面,行业标准的缺失,也导致市场的参与者鱼龙混杂,无序竞争时有发生。在周康看来,由于行业标准的缺失,资产证券化很多的业务创新延伸到了第三方平台、譬如P2P领域。“但是部分第三方平台,对于底层资产认识较浅,抵抗风险的能力偏弱,导致坏账率偏高。”周康认为,这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周康看来,资产证券化行业的监管,在急需细化行业标准的同时,也可以尝试探索“黑名单”模式。“索性搞成黑名单这样的制度,直接告诉业界哪些是不能做的。”周康的观点是,对待金融领域的创新,应该持有更加宽容的态度——法无禁止即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