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信息披露办法》
(二)祝树民: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三)连平:利率并轨过程中货币政策应稳健偏松
二、行业讯息
(一)机构认为消费信贷资产质量有隐忧
(二)海航危机波及主业预示企业和地方风险
(三)中信国安债务违约致信用评级下调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政策动态
(一)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信息披露办法》
为进一步强化市场约束,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信息披露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共14条,两个附件。第一条至第三条对《办法》制定的目的、依据以及适用范围等进行了说明。第四条至第七条明确了经中国银保监会核准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银行(以下简称“高级法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相关定量数据与定性信息披露的频率、内容等。第八条明确了非高级法银行净稳定资金比例信息披露的频率与内容。第九条要求商业银行首次披露时,补充披露2018年末净稳定资金比例相关信息。第十条和第十一条对不能按时进行信息披露的情形及披露数据质量提出了要求。第十二条至第十四条对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及《办法》实施时间等作出了规定。附件1和附件2分别为高级法银行应使用的净稳定资金比例定量信息披露模板及其说明。
《办法》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商业银行强化信息披露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
评论:银监会引入高级法中的净稳定资金比例,有助于银行建立长期稳定资金支持的管理理念,帮助中国银行业更加注重流动性管理,促进风险管理效能。
(二)祝树民: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2019年3月18日,银保监会官网转发了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祝树民此前在《旗帜》杂志刊登的题为《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文章。文章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银保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加强督导考核,丰富支持手段,优化外部环境,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文章指出,银保监会将深化改革,从以下方面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的监管措施。牢牢抓住信贷投放重点,确保实现“两增”目标。坚持小微金融的普惠本色,在增加信贷供给的基础上,保持融资成本处于合理水平。完善差异化监管政策:研究优化监管指标,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享受风险资本优惠权重的单户额度上限;将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放宽到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进一步完善尽职免责的监管指导意见;细化监管考核,鼓励加大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力度。
评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的一些问题在近年来逐步得到解决,从银行风险管理的角度观察,祝主席的文章释放出信贷倾斜的信号,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偏好能够适当上升,银行更加敢贷。
(三)连平:利率并轨过程中货币政策应稳健偏松
2019年3月20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发表文章阐述利率并轨中的货币政策政策问题,他表示利率市场化离不开货币政策环境,不同的货币政策会对利率市场化带来不同的效应。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利率基本上由市场供求关系来确定。那么在货币政策宽松情况下,存贷款市场利率可能趋于下降,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就不会带来压力。反之,在货币政策紧缩条件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则存贷款利率可能升高,对实体经济会带来压力。
评论:存贷款利率并轨指导下,人行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货币利率,市场成为主要的利率控制方,因此在此过程中保持利率稳健偏松可以使定价权平稳过渡。
二、行业讯息
(一)机构认为消费信贷资产质量有隐忧
财通证券马涛认为消费贷存量巨大,风险在逐渐累积。我国的短期消费贷存量已达8.4万亿,信用卡应偿总额已经达到了6.6万亿,消费贷的存量规模十分巨大。2017年后,部分新增的消费贷和信用卡贷款可能主要流入房地产市场,这使得消费贷的风险在不断的积累。我国处在债务周期的下行阶段,去杠杆快慢决定了消费贷的风险。由于我国能够获得贷款的人数比例远远小于欧美发达国家,所以虽然我国居民部门整体的杠杆率不高,但是贷款可能都集中在少数人身上,这部分人的杠杆率并不低。我国将在未来大概率进入债务周期的下行阶段,在去杠杆的阶段,消费贷的风险可能会爆发。随着我国房地产调控的放松幅度低于预期、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逐渐建立,房地产市场也持续的保持在低迷,这可能使得消费贷的风险逐渐暴露。同时,去杠杆的速度可能决定了消费贷不良率的上升幅度。
评论:我国居民杠杆虽然相比欧美国家不高,但是在近几年成长速度很快,因此在缺乏成熟理财观念之前,这样的高速加杠杆容易让风险积聚,从而体现成消费信贷资产风险。
(二)海航危机波及主业预示企业和地方风险
2018年,曾经“买买买”的海航转身开始“卖卖卖”,全年变卖了近3000亿资产。但目前最新的情况来看,不仅非主营业务被剥离,主业资产也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海航控股发布的一份《海航控股关于股东股份冻结情况的公告》显示,大新华航空和海航集团持有的海航控股股份被全部司法冻结。以3月15日海航控股的市值计算,海航集团被冻结的股权,价值为105亿元。事实上,海航系公司股权被冻结,在最近的3个月内已经连续发生3次。而被冻结的对象,从以房地产为主业的海航基础,到以金融为主业的海航投资,再到以航空为主业的海航控股,标志着海航集团的危机,逐渐从要被“砍去”的多元化产业,侵入航空主业,企业在周期中扩张和经营的风险需要引起反思。同时,作为海南地方标志的海南航空都难以脱困,也反映了海南地方政府也无法继续为其提供支持,海南特区建设和经济现状也需要引起关注。
评论:海航集团过去的发展路径是负债加并购的激进财务扩张,对于内部资源的生态圈打造和整合缺乏贯通的逻辑基础,而这些问题在负债边际上集中爆发。
(三)中信国安债务违约致信用评级下调
3月19日,北京银行公告,因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未能按期偿还25亿保险债权投资计划2019年第一季度利息,3月15日担保方北京银行依据保函条款约定,垫付39,453,750元利息。18日,联合将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评级从AA+下调至AA-(负面),一下调整两个级别。国安集团的负面远不止25亿元债券融资计划的利息违约,今年以来,公司日子格外难熬,目前公司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几乎全部被质押或者冻结。公司在2014年混改后,在资本市场上大刀阔斧进发,但高负债下并未迎来业绩的爆发,造成今天的困难局面。北京作为国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涉及央企股东的公司债务违约,也预示着当地实体经济的困难局面可能更严重,防风险的压力仍不容乐观。
评论:国安集团在资本市场的扩张并没有整合进公司资源优化配置,反而带来了更加高昂的负债和其他综合费用,因此企业在资本市场扩张需要严格控制相应的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