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研究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不良资产行业周报》(第68期)

发布时间: 2019-04-04 10:02:40

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布两则问答回应IPO、可转债等热点问题
(二)银保监会批准筹建首家外资养老保险公司
(三)地方融资平台偿债能力堪忧
 
二、行业讯息
(一)中国华融在港召开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
(二)中国信达发布2018年度经营业绩
(三)国内信用卡泛滥导致银行不良资产上升
(四)第四届中国地方AMC论坛暨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白皮书发布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政策动态
(一)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布两则问答回应IPO、可转债等热点问题
2019年3月27日,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日前连发《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关于可转债发行承销相关问题的问答》两则问答,回应市场关切。据了解,本次公布的《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共50条,定位于相关法律法规规则准则在首发审核业务中的具体理解、适用和专业指引,主要涉及首发申请人具有共性的法律问题与财务会计问题,各首发申请人和相关中介机构可对照适用。
《关于可转债发行承销相关问题的问答》明确了网下投资者参与可转债的申购金额监管要求。据悉,根据《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参照《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规范公募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不得超资产规模开展新股申购等相关规定和监管原则,网下投资者申购可转债时应结合行业监管要求及相应资产规模,合理确定申购金额,不得超资产规模申购。投资者参与可转债网下发行时,应出具申购量不超资产规模的承诺。承销商对申购金额应保持必要关注,并有权认定超资产规模的申购为无效申购。监管部门可对相关情况进行检查,并采取监管措施。同时,为公平对待网上网下投资者,同一网下投资者的每个配售对象参与可转债网下申购只能使用一个证券账户。投资者管理多个证券投资产品的,每个产品可视作一个配售对象。其他投资者,每个投资者视作一个配售对象。
 
评论:今年股市反弹迹象明显,因此作为衍生品的可转债投资属性凸显,为了规避金融衍生品交易过程中的违规现象,银保监会细化了对可转债投资的交易操作规范,完善了投资者管理工作。
 
(二)银保监会批准筹建首家外资养老保险公司
2019年3月28日,继2018年批准7家外资银行和保险法人机构设立申请后,银保监会近期又批准3项市场准入和经营地域拓展申请,分别为:中英合资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筹建首家外资养老保险公司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美国安达集团增持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香港友邦保险公司参与跨京津冀区域保险经营试点。
2019年以来,银保监会还批准了新加坡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筹建中山分行、台湾永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筹建上海分行、中法合资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筹建山东分公司、中美合资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建重庆分公司等8项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筹建省级分支机构申请。此外,还批准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增加注册资本或营运资金共计108.72亿元。
银保监会将持续推进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使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评论: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国内金融市场有利于培养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国际高度,外资金融机构较国内机构在金融技术方面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国内机构能够在与其竞争过程中完善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
 
(三)地方融资平台偿债能力堪忧
中国大型投行中金公司3月27日发布报告称,过去五年中(2014-2018年)债务上升最快、投资回报最差、偿债能力最差的部门是地方融资平台,截至2018年底,地方融资平台的带息负债超过30万亿人民币,占GDP的比例为34%。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比率上升了6个百分点。考虑到16万亿的地方债务置换已经基本完成,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比率却不降反升,其实际债务比率上升的幅度可能高达19个百分点,年化增速过去五年在20%以上,远高于社融或信贷的增速。2017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税后净资产收益率约为2.4%,远低于其他非金融发债企业的6.4%,或其自身发债成本。但最令人担忧的是,平台公司的偿债保障比率只有0.4倍,即这些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无法支付当年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不能借新还旧,将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
 
评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问题需要用时间换空间,从结果上看国内融资平台的现金流和资产收益率远低于偿债要求,借新还旧是唯一的选择,届时地方政府需继续给融资平台背书才能缓解其流动性问题。
 
二、行业讯息
(一)中国华融在港召开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
中国华融于2019年3月28日公布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经审计的全年业绩。2018年末,公司不良资产主业占比更加突出,资产规模人民币8,662.50亿元,全年实现收入人民币647.71亿元,在集团总收入中的占比由上年的53.8%提高至60.4%。其中,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净收益从2017年的人民币45.83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人民币86.53亿元,同比增长88.8%。公司大力推进问题企业重组,积极探索实施上市公司纾困业务,不断延伸主业价值链,构建“大不良”经营格局。金融服务分部业绩保持稳定,收入和利润占比稳步提高。华融湘江银行、华融租赁等金融子公司继续稳健发展,利润保持同比增长。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进一步规范,非主业、无优势业务有序收缩,较好发挥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独特作用。全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人民币200.67亿元,保持较强风险缓释能力。非主业、低效资产瘦身和机构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评论:华融资产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更加注重主业发展,主业收入集中度更高,体现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历史责任感。处置类资产的净收益较2017年有较大提高,重组类项目推进速度较快,其他金融业务有序开展,整体资产质量持续做实,体现出稳健的长期发展前景。
 
(二)中国信达发布2018年度经营业绩
3月28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HK:1359,下称中国信达)发布了2018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趋严的金融监管环境,中国信达坚持稳健经营,坚守主责主业,夯实发展根基,推进改革创新,向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截至2018年末,公司总资产达1495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归属于本公司股东权益156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全年实现归属本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120.4亿元。2018年,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总资产达643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4%。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收入占比、资产占比和利润贡献持续上升,分别为:41.9%、43.0%和58.5%。其中,本公司不良债权资产净额405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3%;不良债权资产收入30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1%。
 
评论:信达资产在2018年继续夯实主业,推进业务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原则。公司总资产增长速度较快,股东权益得到较高回报,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占比持续上升,持有的不良债权净额和收入同比去年均有两位数上升,体现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高质量经营。
 
(三)国内信用卡泛滥导致银行不良资产上升
在零售金融成为中国银行业竞争焦点的当下,信用卡业务堪称中心战场,一些股份制银行更是发力猛攻。2017年以来,中国信用卡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跃进,平均每个月新增接近1000万张信用卡进入市场。过去两年现金贷的赚钱效应,更令许多银行业者血脉偾张,进一步助推了信用卡的疯狂生长。然而,在银行信用卡业务规模全面爆发的同时,信用卡贷款坏账率也在抬头。最近公布的银行年报显示,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和平安银行于2018年末的信用卡坏账率分别较上年末回升0.61、0.49和0.14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分母在快速做大,以及信用风险暴露的滞后性,真实的坏账隐患很可能比目前披露出来的更严重。
 
评论:信用卡不良是给银行提供边际不良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这一类金融不良对应的处置渠道却非常有限。传统的对公不良由于往往有足额抵质押物,因此AMC有较高的意愿承接处置,但是信用卡不良并无抵押物背书,借款人信用也已经损坏,商业逻辑难以实现闭环。
 
(四)第四届中国地方AMC论坛暨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白皮书发布
3月31日,浙商资产协办的第四届中国地方AMC论坛暨《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白皮书2018》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本次论坛吸引了全国50多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地方AMC)齐聚成都。会议上发布的行业白皮书显示,地方资产管理全行业2018年度收购的不良资产价值总额达到约4000亿元,实施的纾困项目金额近230亿元。论坛期间,4家在区域金融风险化解、危困企业救助、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独具特色的地方AMC分享了他们的宝贵经验。针对注册资本金规模较小,公司治理机制有待完善这一行业“痛点”,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享了通过壮大资本实力,优化治理结构,推动公司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心得体会。
 
评论:地方AMC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力量,相比四大AMC差异性明显,为了突出自身优势,破除法律定位、资源约束等问题,需要更加紧密地形成战略合作,对外传递一致的行业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