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研究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不良资产行业周报》(第73期)

发布时间: 2019-05-15 14:33:09

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9880亿元
(二)央行发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三)银保监会发布2019年一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
 
二、行业讯息
(一)全国楼市成交出现分化
(二)中国长城资产牵头联合同业运作的中国中铁债转股项目成功过会
(三)中国华融启动总部机构改革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政策动态
(一)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9880亿元
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9880亿元,比上年多核销2590亿元,同比增幅达35.5%。这在上市银行的年报中也有体现。交行2018年报显示,该行全年合计核销不良贷款501.7亿元,这比其2017年的核销规模要多出超过300亿元。股份行中,也有多家银行去年坏账核销规模明显增长。其中,光大银行去年共核销呆账161.6亿元,同比多核销101.6亿元;民生银行全年不良核销及转出规模达584.2亿元,同比增长156%。
多家上市银行均表示2019年不良核销预算额度同比继续增加,其中不乏增幅超50%的银行。这背后包含两方面原因:一是近年呆账核销认定标准不断放松,为银行“应核尽核”奠定了基础;二是在不良资产转让市场价格继续低迷的局面下,银行在减少转让的同时加大不良核销后的清收,以时间换空间,实现不良资产经营效益最大化。
 
评论:银行不良核销加速的背景是我国适当宽松,银行不良率被动下降,因此银行有动机主动出包,将宝贵的资本腾出来扩张信贷。政策方面,监管也鼓励机构这样操作,加速历史问题的去化。
 
(二)央行发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5月7日,央行发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此次修订主要是为了适应近年融资租赁等登记的发展,增加了其他动产和权利担保交易登记的参照条款,并将初始登记和展期登记最短期限均调整为1个月。
 
评论:办法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工作流程缩短,有利于相关业务的办理和挂牌,加速了保理、融租等行业的发展。
 
(三)银保监会发布2019年一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
2019年一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76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1]本外币资产112万亿元,占比40.8%,资产总额同比增长7.8%;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48万亿元,占比17.4%,资产总额同比增长6.4%。
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负债253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负债104万亿元,占比40.9%,负债总额同比增长7.4%;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负债45万亿元,占比17.6%,负债总额同比增长5.9%。
2019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2](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2.1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5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0%,与上年末持平。
2019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17.8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14.2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6万亿元[3]。
 
评论:2019年一季度的资产质量水平较去年年末持平,而资产总额同比增加6.4%,因此不良贷款余额也较同期增长6.4%,可以得出结论虽然不良率持平,但是不良资产存量的绝对值还有一定上升。
 
二、行业讯息
(一)全国楼市成交出现分化
据中证报,4月以来,全国楼市成交出现分化。一线城市经历楼市“小阳春”后,观望情绪浓厚,成交量环比下降,价格基本稳定。二线热点城市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多数三四线城市则“量价齐跌”。土地市场成交继续活跃,多个地区土地溢价率超过30%。租房市场方面,租金整体持续走高。
 
评论:国内房市在经过去年的蛰伏后有上升趋势,然而不利的外部环境又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购房者的风险偏好。从结果上看,一线城市的房市已经消化了市场利好逐步稳定,而二线城市正在享受外溢效应,三线城市则尚处于波动的边缘地带。
 
(二)中国长城资产牵头联合同业运作的中国中铁债转股项目成功过会
5月5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召开第20次会议,中国长城资产牵头联合同业运作的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重组方案获无条件通过。中国中铁债转股方案通过先增资上市公司子公司再与上市公司换股的两步走方式进行,开创了央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的新模式。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去杠杆以及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各项政策要求,中国长城资产积极参与中国中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切实降低了企业杠杆率,优化了公司治理,提升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
2018年6月中国长城资产作为项目主要牵头人之一与中国国新、中国东方、结构调整基金、穗达投资、中银资产、中国信达、工银投资和交银投资共计9家投资者通过收购债权转股权和现金增资的方式投资115.97亿元,持有中国中铁下属中铁二局、中铁三局、中铁五局和中铁八局等4家子公司部分股权。其中,中国长城资产收购了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对中铁二局、中铁三局、中铁八局合计25亿元债权,并转换为股权。
根据此次过会的中国中铁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中国中铁将以116.54亿元的总估值向9家债转股投资机构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国中铁4家子公司股权,届时中国长城资产所持中国中铁子公司股权将转换为中国中铁上市公司股权,中国长城资产预计持有上市公司股权365,691,328股,占总股数的1.49%。
 
评论:增资上市公司子公司加上市公司换股两步走的方法能够加快救助速度,规避过于繁琐的上市公司股权交易流程,节省宝贵的上市公司救助时间。
 
(三)中国华融启动总部机构改革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5月10日上午,中国华融在京召开总部机构改革会议,宣布总部内设机构改革和人员调整配备的决定,就有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标志着中国华融总部机构改革正式启动。
本次总部机构改革旨在强化总部风险管控、条线管理、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等职能,有效提升集团管控和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四个特点:一是突出三大主业,落实条线管理职能。明确了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债转股股权经营、问题企业重组三大主业的管理部门,同时从职责、人员、考核三方面压实主业管理责任。二是坚决落实监管意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整合成立“内控合规部”,提高合规管理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三是改变公司总部过去“块块管理”“条块分割”“多头分散”的管理格局,突出条线统筹管理与协同高效相结合。四是强调机构改革必须在确保稳定的大前提下稳妥推进,重点从部门内设处的设置、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优化,员工调整按照“人随业务走”的方式,统一转入新的部门或单位工作。
中国华融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占峰在会议上强调,本次总部机构改革以“落实监管意见、强化集团管控、服务公司战略、满足发展需要”为目标,按照“突出主业、精简机构、强化管控、简化流程”的原则,着力实现总部定位、职能和机制的再造。改革既突出公司回归主业发展的需要,也考虑到公司面临的复杂局面,以“平稳推进”为根本宗旨,按照机构优化与人员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分步骤、分阶段稳步推进,逐步实现总部人员编制与资产规模相匹配、与同业平均水平相当,进一步优化总部人员结构,推动总部人员素质适应总部职能定位,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和基层锻炼培养力度,把总部机关“瘦身”与基层一线“强身”相结合。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干部员工思想引导,尽快理顺各项工作机制,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平稳落地、有序衔接,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新机构运转步入正轨。立足新起点,积极干事创业,主动担当作为,展现新机构新面貌新作风,为建设新华融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论:总部机构改革是一家企业自我革新,永续经营的重要手段,为了改变过去组织和流程上的一些不足,华融资产在深化组织体系改革的问题上下足功夫,要让领导层更多听到前线的声音,要让工作流程更加顺畅,要让组织形态更符合业务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