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证监会密集调研非银金融机构摸清风险
(二)监管层可能保守处理金融机构激进经营风险
(三)证监会二次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二、行业讯息
(一)5月份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总体稳定
(二)二季度银行业景气指数为70.6%,较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
(三)外资连续6个月净增持中国债券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政策动态
(一)证监会密集调研非银金融机构摸清风险
据路透报道,中国证监会近日密集召集部分非银机构开会,就非银机构在银行间市场融资困难一事进行询问调研,并约谈了部分结构化产品发行比较猛的非银机构,摸清风险。消息人士称,一些结构化产品发得比较猛的非银短期遭遇拆借资金困难,整体面临补仓风险,一旦无法续上,可能就是违约,这是监管目前不允许的。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目前国际上正在出现放松监管、使影子银行回潮的趋势,需要引起高度警惕。中国金融的脱实向虚、层层嵌套问题,曾经属于世界上最严重的情形,绝不能任其重演。从近期的市场来看,货币市场主要资金融出机构提高融入机构的信用评级要求,且押券要求亦明显提高,从而导致中小银行,特别是券商和基金等非银机构在银行间市场融资变得愈发艰难。
评论:直接融资市场的不繁荣会间接导致借鉴金融的不合规事件频发。中小银行、券商、基金等非银金融机构利用有限合伙及SPV等工具嵌套杠杆背后的目的,是为了在工商企业和银行之间“曲线搭桥”。监管调研排查非银机构项目风险是治标之策,而治本之策则是加强直接融资市场建设,构建适合广大工商企业融资定价的市场机制,用市场的力量分散缓释信用风险,与银行表内有效隔离。
(二)监管层可能保守处理金融机构激进经营风险
继中国银保监会本月稍早称包商银行大额债权收购和转让协议签署工作已完成后,包商接管组负责人6月16日再次就其进展及市场担忧发声称,按照既定方案,包商依法依规打破刚性兑付,虽然带来一点小的阵痛,但有利于纠正部分机构一些激进的经营模式。该负责人表示,目前金融市场也在逐步适应和调整中,短期影响是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的理性调整加以应对的,各项市场指标正在趋于平稳。该负责人指出,接管组都在事先作了充分评估和论证,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依法依规打破刚性兑付,最终换来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和健康发展。银保监会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要对激进经营模式加以限制,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系统性风险。但从监管层来讲,可能会采取保守方式处理风险,因为一旦选择激进方式,很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评论:包商银行个体的信用风险事件引发了金融系统整体的流动性分层,大型金融机构、股份行缩减了对中小银行和非银机构的流动性支持,可以说是系统性风险的信号。在此背景下,监管层在处置其他风险事件时会考虑稳定大局而保守处置。
(三)证监会二次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6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通知称,拟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部分条文进行修改,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证监会表示,此次修订将进一步提高《重组办法》的“适应性”和“包容度”。此外,为实现并购重组监管规则有效衔接,稳步推进科创板建设和注册制试点,本次修改明确:“中国证监会对科创板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证监会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证监会坚定支持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这一并购重组的主渠道、盘活存量的主战场,吐故纳新、提高质量、做优做强,在开展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谋求新发展等各方面,做好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和“发动机”。
“重组上市是并购重组的重要交易类型,市场各方高度关注。” 证监会强调,中性、客观地看待重组上市这一市场工具,有利于准确把握市场规律,明确市场预期,结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
评论:此次修订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对数个限制条件进行了松绑,包括删去净利润指标,修改累计首次的定义等,恢复配套资金募集机制等,这些松绑都会让更多公司进入重大资产重组的备案库中,让机构资金更容易参与到资产重组中去。监管层要警惕垃圾股掏空市场资金,逃废债务的情形出现。
二、行业讯息
(一)5月份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总体稳定
国家统计局6月18日发布了2019年5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均与上月相同或回落;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涨幅略升,二手住宅涨幅与上月相同。5月份,各地继续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初步测算,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6%、0.8%和0.4%,上海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和深圳持平,上海上涨0.1%,广州下降0.3%。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8%,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
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均与上月相同或回落。初步测算,5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7%,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2.1%和8.1%,涨幅比上月均回落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3%,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2%,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评论:四月份的房市小阳春并没有延续到五月份,多地出台政策坚持房住不炒,分别在政府限价,购买资格和出售资格限制等方面设置门槛,从交易价格和交易规模两方面限制房价的非理性增长。面对政策方面的严厉限制,私人部门的房地产投资也会受到影响,预计资产价格和交易热情应当回归到去年年底和今年四月之间的水平。
(二)二季度银行业景气指数为70.6%,较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
央行发布的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银行业景气指数为70.6%,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银行盈利指数为66.7%,比上年同期降低0.3个百分点。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6.2%,比上季度降低4.2个百分点。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经营景气指数为55%,比上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出口订单指数和国内订单指数分别较上季度提高3.4个和4.6个百分点。资金周转指数为57.8%,比上季度低0.8个百分点。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6.4%,比上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45.4%,比上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28.2%,比上季度低1个百分点。
评论:银行景气指数提升预示着居民部门正在将资金从效费转移到储蓄和投资领域,表示经济整体对未来有较好的预期,储蓄和投资产生的效益要胜过当下的效费产生的效益,不过要警惕节俭悖论,将居民部门的资金向经济效益好的板块倾斜,才能发挥经济效益。
(三)外资连续6个月净增持中国债券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国际投资者持续踊跃购买中国债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境外机构债券托管余额16106.19亿元人民币,5月份净增持规模扩大至766亿元,连续6个月净增持,并创年内单月最大增持规模。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特别是今年4月1日起,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开始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并将在20个月内分步完成。完成纳入后,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第四大计价货币债券。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近日宣布了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9项政策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研究扩大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拓展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渠道。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加快。
评论:相比国外,国内生产资料中资本的边际效益要更高,因此资本享受的经济增长回馈也比国外市场要高,这直接体现在中国债券收益率水平。国际机构可能将中国作为一个稳定的套息交易目标国,证监会放宽境外投资者进入交易所也表示出一种开放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