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研究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不良资产行业周报》(第80期)

发布时间: 2019-07-01 09:37:44

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白皮书》首次发布
(二)央行:截至5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5.9%
(三)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二季度(总第85次)例会于6月25日在北京召开
 
二、行业讯息
(一)中国47家上市银行的扩张风险值得警惕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值得关注
(三)券商股票质押业务开始走下坡路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政策动态
 
(一)《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白皮书》首次发布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首次发布《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8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信贷投放持续增加,利率水平稳步下降,覆盖面不断拓宽;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和产品体系不断健全;多层次市场融资支持体系功能持续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体系更加健全;风险分担和信用增进机制初步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力度持续加大。
 
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下一阶段,要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化发展和精准支持导向,循序渐进、综合施策,不断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机构体系、产品体系、市场体系、政策体系和生态环境,进一步为小微企业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评论:虽然在实操过程中,优势的金融资源容易向大型企业过度集中,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链条拉长,融资成本垫高。然而从宏观经济发展和人民充分就业的角度考虑,发展小微企业能够有效吸纳劳动人口,激活经济发展活力。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需要在金融机构专业化发展方面发力,支持引导一批专业做小微的金融机构,提供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二)央行:截至5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5.9%
 
6月24日,央行表示,截至5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是5.9%,比大型企业高出4.5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高3.3个百分点。截止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型贷款,余额是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年末高出5.8个百分点。1-5月增加8169亿元,同比多增4714亿元。
 
评论:中小企业贷款在年初的银保监窗口指导下,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明显加强,同比增长21%。然而银行作为商业机构,不良率依然需要持续关注,虽然银保监对小微企业支持有刚性要求,但是仍要关注矫枉过正的不利情况。
 
(三)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二季度(总第85次)例会于6月2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指出,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深刻变化,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适时适度实施逆周期调节,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按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升金融体系与供给体系和需求体系的适配性。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进一步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评论:积极的货币政策不意味着大水漫灌,虽然国家有较强的经济刺激要求,但是流动性支持也要在约束下才能达成,这意味着资金要向更加安全,更加有收益的资产覆盖,要充分考虑结构性优化的长期要求,遵从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稳健发展要求,以滴灌的精确性提升经济发展动能。
 
二、行业讯息
 
(一)中国47家上市银行的扩张风险值得警惕
 
6月26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19》。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上市银行共48家。从资产规模上看,2018年,47家上市银行(截至2019年4月30日已披露2018年度报告的上市银行)资产总计178.67万亿元,同比增速为6.46%。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由于前期资产负债错配较为严重,在监管对银行流动性管理约束增强,资管新规对银行表外业务限制加大的环境下,只能通过“缩表”确保银行各项考核达标,降低对银行未来盈利能力的不利影响。2018年,47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共计1.43万亿元,同比增速为8.38%,较上年提升3.83个百分点。从净利润来看,2018年,47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共计1.63万亿元,同比增速为5.20%,与上年变化不大。中小银行在快速扩张的同时的盈利能力普遍下降,不良资产增加反映出中小银行风险在上升,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呈现出向头部集中的趋势。
 
评论:在经济前景面临下行压力时,银行业往往由于质量竞争而将行业变为零和游戏,此时大型机构占据优质的资产和负债资源,而中小银行则会面临较为不利的负债端支持并且被动接受风险较大的资产配置选择。如果下行压力继续,银行业头部化趋势将会继续,届时中小银行信用风险会继续酝酿。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值得关注
 
近年来,防控地方债务风险一直是国家的重要工作。但地方债务风险究竟有多大呢?根据标准普尔的一份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全国来看,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从2014年的15400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4710亿元,增幅为6.95%(截至2018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3862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也从24%下降到21%。但将这些指标分解到各省市来看,却存在很大差别。2014年到2017年,除了北京、上海、辽宁之外,其他各省市的债务余额均呈现不同程度上升。地方债务在近些年经历了快速增长,虽然2017年增速出现放缓,但债务存量仍很大,地方政府的还债压力并未缓解。特别是在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正在逐渐放缓,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会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还债压力。特别是在严控政策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违约现象可能会增多,这也会增加地方债务风险。
 
评论:积极的财政政策伴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中央政府一方面要求地方政府量入为出,以实际财政收入水平设置一定的负债规模,另一方面要求地方政府增加负债规模。因此在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当有张有弛,对于已经到负债边界的地方不应要求继续扩张,而是加强债务置换和退出。
 
(三)券商股票质押业务开始走下坡路
 
近期,有多名来自大型券商的人士透露,未来,股票质押将不再作为券业的主营业务之一,新的业务定位为服务经纪及投行客户的基本工具。在经历“过山车式”的发展后,业界开始思索,股票质押这一曾经的创新业务未来应如何平稳发展。某资深人士表示,此前行业盲目追求发展,一味做大股票质押业务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风险,将本应为一事一议的资金业务做成了通道业务。券商股票质押业务自2013年获批,2018年初行业规模达到峰值。而去年以来,股票质押风险随着市场波动急剧扩散,引发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券商等金融机构发起纾困行动,虽然纾困基金缓解部分股票质押的平仓风险,但是股票质押的流动性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部分违约项目的处置需要长时间才能出清,但违约风险给证券公司带来了本金占用、利息逾期、减值准备等多重、长期影响。
 
评论:上周银保监对非银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提出了警示要求,加大了对头部券商的流动性支持力度。股票质押业务原是一事一议的资金业务,但是被部分券商做成了常态化的通道业务,也间接的将资本市场风险蔓延的作为金融中介的券商身上,考虑到证券公司资本金少,资产价格波动性大的特点,这类业务严控才能保证证券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