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金融行业周报》(第337期)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8日 17:00


摘 要

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转正,制造业回暖动能增强
泰禾集团多地子公司密集破产,债务危机加深
个贷不良资产市场爆发,中国信达打破地方AMC垄断
融创境外债重组方案出炉,创新设计引发关注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财经政策资讯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93.6亿元,同比增长0.8%,较1-2月的-0.3%明显改善,累计利润增速自去年三季度以来首次转正。从量、价、利润率三要素看,产量和利润率增速回升成为盈利恢复的主要动力。分结构来看,采矿业受产品价格下行影响,利润降幅扩大;电热气水业因利润率回落增速小幅下降;制造业则量价双升,利润增幅持续扩大。制造业内部,上中下游分化明显:中游装备制造业持续支撑利润增长,上游原材料制造业受益于新能源需求和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利润增幅扩大;下游消费品制造业表现分化。企业预期边际改善,应收账款回收周期有所缩短,但采购和补库存意愿仍偏谨慎。

【评论】工业企业利润一季度实现由负转正,表明在量增、成本优化及政策支持下,工业体系正在逐步修复,但分行业和上下游间的不平衡依然突出。中游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相关产业链成为恢复主力,而传统能源采掘和消费品行业仍承压。企业谨慎补库反映出终端需求复苏仍有待巩固。展望后续,随着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力提效,叠加融资支持、需求刺激和成本压降等措施持续发力,制造业利润修复动能有望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呈现温和向好的趋势。


二、房地产行业资讯

近期,泰禾集团公告称,旗下7家子公司已收到法院关于受理破产清算或重整申请的裁定,涉及中山、苏州、深圳、北京、河南、上海等多个城市项目。其中5家地产子公司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这是自2020年泰禾集团爆发债务违约以来,首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子公司破产,标志着其债务风险进一步恶化。
【评论】泰禾集团子公司密集破产,意味着其长达数年的债务危机已由缓释阶段滑向全面破裂阶段。尽管此前泰禾多次尝试引入战投、资产处置、重组自救,但始终未能根本扭转流动性困局。随着子公司破产,项目资产价值加速缩水、处置难度加大,后续债务清偿和股东权益保护将更加复杂。泰禾事件也再次映照出当前房企出险潮下,资金链断裂、资产贬值、破产清算连锁反应的严峻现实。

三、不良资产行业资讯

(一)2025年一季度,个贷不良资产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银登中心数据显示,成交规模达到370.4亿元,同比暴涨760%,挂牌资产包数量达128个,同比增长3.5倍。市场规模与交易活跃度双双刷新纪录,显示个贷不良处置市场加速扩容。

【评论】此次个贷不良爆发式增长背后,不仅反映出居民端资产质量压力持续释放,也折射出金融机构加快出清、主动修复资产负债表的紧迫需求。更具标志性的是,中国信达首次跻身十大活跃受让方,打破了地方AMC长期主导的市场格局,显示全国性AMC开始积极介入个贷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竞争格局由区域割裂向全国一体化加速演变,未来行业集中度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提高值得期待。


(二)4月17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其总规模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已获得26%的债权人支持。重组方案以“全额债权转股权”为核心,通过向债权人分配两类不同转股价格(6.8港元和3.85港元)的强制可转债(MCB),并将23%的公司股权以受限股票形式分配给主要股东,以确保控制权稳定。
【评论】融创此次重组设计兼顾现金流压力纾解与未来价值共享,展现出高阶的金融工程思路,不仅有助于缓解企业偿债危机,也为债权人提供了参与公司长期复苏的机会。作为中国房企境外债务重组的重要创新样本,此举可能对行业内其他困境房企形成示范效应,未来境外债务重组中“转股+控股保护”的组合策略有望被更多采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