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金融行业周报》(第338期)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06日 17:00


摘 要

一季度GDP增长5.4%稳中有进,第三产业领跑但4月经济动能略显疲弱;
重庆信托2023年以来化解超70亿元风险,世茂、隆鑫项目实现清算退出
一季度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向好,不良个人贷款转让激增761%;
珠海华发与中国信达签约200亿元存量房收储基金,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不动产金融创新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财经政策资讯

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同比增长5.4%,第三产业增长5.3%,贡献率达59.1%,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5.9%。工业生产稳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企业利润转正;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9%,出口增长12.4%。然而,4月高频数据显示经济动能走弱,工业生产分化、房地产市场低迷、消费分化加剧,出口面临外需收缩压力。农业方面,猪肉、蔬菜、鸡蛋价格下降,水果价格上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驱动增长,采矿业承压;第三产业呈现“数字+绿色+智能”驱动的服务业回暖格局。

【评论】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5.4%的稳健增长,第三产业凭借“数字+绿色+智能”三擎驱动,展现出强劲韧性和转型升级动能,为全年增长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的持续发力,叠加基础设施投资提速,凸显了政策组合拳的精准效应。然而,4月高频数据揭示的经济走弱迹象不容忽视,房地产市场低迷、消费分化及出口订单收缩反映出内外需疲软的挑战。农业价格分化和采矿业利润下滑进一步凸显行业间复苏不平衡。展望未来,需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加大对消费升级、房地产市场企稳及外需拓展的支持力度,同时深化产业结构优化,以巩固经济回暖势头,防范潜在下行风险,确保全年高质量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二、房地产行业资讯

重庆信托2024年年报显示,面对房地产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公司通过全流程、多层次风险压缩,2023年以来累计化解超70亿元风险,力保投资者利益。杭州新天地、北京新领域等项目提前清算,世茂项目完全退出,收回逾8亿元;隆鑫项目抵押债权全额清偿,累计受偿17.29亿元。重庆信托采取现场催收、高层约谈、司法处置、债权转让等多种措施,配合地方政府推动“保交楼”,通过与AMC、央国企等合作,加速资产变现和项目清算。2024年,苏州恒大、文峰古街等项目风险处置取得重大进展,展现了高效风险化解能力。
【评论】重庆信托在房地产行业风险高发期实现超70亿元风险化解,成绩斐然,彰显了其在金融风险防控中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担当。通过果断终止信托计划、灵活运用司法处置与市场化谈判,重庆信托不仅成功清算世茂、隆鑫等高风险项目,最大程度保障了投资者利益,还通过“保交楼”和资产变现助力房地产市场稳定,实现了投资者、开发商与金融企业的“三赢”。其风险处置模式,特别是在配合地方政府、对接AMC及央国企方面的创新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然而,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宏观经济压力仍对信托行业构成挑战,重庆信托需持续优化风控体系,平衡风险化解与业务发展,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贡献力量。

三、不良资产行业资讯

(一)根据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呈现改善趋势。然而,银登中心同期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不良个人贷款转让成交规模达370.4亿元,同比增长761%。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占比超七成,凸显零售信贷资产质量的压力。这一现象反映出银行业加速出清不良资产的努力,同时也揭示了宏观经济环境下零售信贷风险的深层挑战。
【评论】上市银行一季度资产质量向好与不良个人贷款转让规模激增并存,呈现出银行业风险管理的两面性。370.4亿元的不良个人贷款转让规模及761%的同比增幅,表明银行在积极化解存量风险、优化资产负债表的同时,零售信贷领域尤其是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暴露加剧。这既与宏观经济压力下居民偿债能力承压有关,也反映出消费金融快速发展中潜在的信用风险隐患。银行业通过批量转让不良资产展现了出清风险的决心,但长期看,需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风险筛查,并结合宏观政策支持,缓解居民债务压力,以巩固资产质量改善的趋势。未来,银行业在加速风险处置的同时,应平衡零售业务扩张与风险防控,助力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二)4月24日,珠海华发集团与中国信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200亿元存量房收储基金协议。该基金由华发集团旗下珠海安居集团、华金资管与中国信达广东分公司共同运营,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首期聚焦珠海,通过批量收储优质存量商品房,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稳定区域房地产市场。收储房源将转化为保障性住房、产业人才安居房及市场化租赁住房,满足多元化居住需求。双方将在存量资产盘活、国企改革、不良资产管理及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领域深化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国超60城已响应存量房收储政策,财政部及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各地加速落地市场化收储模式。
【评论】珠海华发集团与中国信达合作的200亿元存量房收储基金,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不动产金融创新的里程碑,也为全国存量房收储提供了“珠海经验”。该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盘活存量资产,缓解房企流动性危机,同时将房源转化为保障性住房和人才安居房,精准对接中低收入群体及产业人才的居住需求,体现了“稳市场、惠民生、促发展”的政策导向。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及中央推动存量房收储的背景下,基金的设立彰显了国企与金融机构协同发力、产融结合的决心。然而,收储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需关注融资收益平衡及市场需求匹配。未来,随着财政专项债及市场化资金的进一步注入,存量房收储有望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加速落地,为房地产市场企稳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