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金融行业周报》(第351期)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25日 17:00


摘 要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18条举措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我爱我家实控人谢勇1.15亿股股权将于9月27日司法拍卖,持股比例将降至0.64%;
20家出险房企化债超1.2万亿元,27家上市房企被动退市;
武汉当代天誉爆破重建,长城资产携手绿城盘活烂尾豪宅项目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财经政策资讯

2025年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围绕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五大方面,提出18条针对性支持举措,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金融体制。该意见深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需求牵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数字金融赋能、资金链与产业链对接等金融支持。2025年二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50%,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57.6%,贷款余额增速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对银行业影响包括公私协同完善综合服务、构建新型风险评估模型、把握区块链机遇开发场景化融资产品、提升跨区域服务衔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风险管控、利用政策工具降低融资成本等。
【评论】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标志着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迈向新阶段,18条举措精准对接新型工业化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征,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高速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22.9%、高新技术企业8.2%)反映金融支持成效,但企业对服务质效的更高期待凸显改革必要性。意见强调核心领域赋能、产业金融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自身能力夯实及政金产合作深化,对银行提出战略引领、复合人才培养、风险模型创新等要求,有助于银行业转型,但需警惕细分行业风险差异带来的挑战。展望下半年,随着中美关税谈判进展及广义财政空间超7万亿元,政策落实将进一步释放资金效益,银行应把握准财政工具重启机遇,平衡风险防控与服务创新,推动金融活水精准灌溉新型工业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房地产行业资讯

8月21日,我爱我家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560.SZ)发布公告,实际控制人谢勇持有的1.15亿股股份(占总股本4.88%)将于9月27日10时至9月28日10时在阿里拍卖平台进行司法拍卖,起拍价约3.16亿元。该股份占谢勇所持股份的88.46%,部分为高管锁定股。若成交并过户,谢勇持股比例将从5.52%降至0.64%,其与一致行动人西藏太和合计持股比例从22.97%降至18.09%,但西藏太和仍为控股股东,谢勇仍为实际控制人。拍卖原因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司法裁定,申请执行人为倪某。公司强调,此事不影响公司治理及日常经营,目前经营一切正常。

【评论】我爱我家实控人谢勇股权司法拍卖事件,凸显了地产中介行业在房企危机下的连锁反应。尽管拍卖后谢勇持股比例大幅下降,但其通过西藏太和仍维持实际控制权,公司经营正常声明旨在稳定市场信心。然而,起拍价3.16亿元的1.15亿股折射出谢勇个人财务压力,可能源于与房企深度绑定的风险外溢,如恒大债务危机波及。结合易居企业控股2024年亏损12.73亿元及裁员超90%的案例,地产代理巨头正面临业务下滑与债务重组的双重挑战。未来,我爱我家需优化客户结构,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同时借助政策支持盘活资产,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

三、不良资产行业资讯

(一)8月21日,中指研究院发布房企化债规模专题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8月,共有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计划获批准,化债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自2020年起房企债务违约增多,2021年16家、2022年44家爆发高峰,截至8月累计77家违约。目前,融创、富力、奥园、远洋、时代中国、龙光等完成境内及境外债务重组;中梁、当代完成境外债重组;旭辉、佳兆业、金轮天地、禹洲、世茂、绿地等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批。新华联、金科股份、协信远创等重整计划获批或进入执行阶段。71家上市房企半年度业绩预告中,45家预计亏损(占比63.4%),原因包括结算规模下降、毛利率低、资产减值及处置低于账面值。2022年至今,27家上市房企被动退市(A股14家、H股13家),部分企业私有化退市或剥离地产业务转型轻资产。
【评论】中指研究院报告揭示了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的积极进展,20家出险房企化债超1.2万亿元标志着债务重组与重整机制逐步生效,为市场注入稳定预期。然而,77家违约房企及45家上市房企半年度亏损占比63.4%,反映出行业深度调整的严峻性,毛利率低迷与资产减值凸显了高杠杆模式的后遗症。27家被动退市进一步放大行业洗牌效应,结合恒大113亿元不良资产包出售、金科1470亿元债务清零及中交地产1元剥离地产业务等案例,房企正通过市场化手段加速风险出清与转型轻资产。私有化退市与业务剥离虽为“保壳”策略,但需警惕短期流动性压力与长期盈利可持续性。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加码,房企应深化重组创新,AMC等机构需提升处置效率,共同推动行业企稳回暖,确保金融稳定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二)8月21日,武汉当代天誉项目(原高端豪宅)在停工两年后爆破拆除,长城资产作为决策者主导此举,标志着项目涅槃重生。该项目2019年由长城资产与当代集团合作开发,2022年4月当代集团债务危机爆发导致停工。长城资产湖北省分公司历经七八个月艰难谈判,与地方政府协调调规支持,并与购房业主谈判达成共识。2024年4月和11月,分别爆破8号楼和5号楼,后续建设交由绿城管理集团负责,采用市场化“带资代建”模式,长城资产与国富置业联动实施央企管理。项目更名为“绿城桂湖云翠”,已开门迎客,聚焦高得房率设计,助力武汉房地产市场盘活存量资产。
【评论】武汉当代天誉项目的爆破重建,不仅是烂尾楼处置的标志性事件,更是长城资产在房地产纾困中的创新实践。通过与绿城合作的市场化“带资代建”模式,长城资产有效化解当代集团债务危机外溢风险,盘活黄金地段资产,体现了AMC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与服务实体经济的专业能力。然而,项目从停工到爆破的两年历程,凸显了房企高杠杆模式在市场下行中的脆弱性,结合中指研究院报告(20家出险房企化债超1.2万亿元,27家上市房企被动退市),行业洗牌仍在加速。谈判的艰辛与业主沟通挑战,提示未来处置需更注重权益平衡。展望,长城资产应深化与代建企业的协同,探索更多重组路径,推动房地产存量盘活,为经济回升注入活力,但需警惕市场低迷对项目去化与收益的潜在影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