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金融行业周报》(第348期)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1日 17:00


摘 要

2025年中期全球与中国金融市场综述:内外共振、政策主导;
施罗德资本联手西子国际,打造30亿元私募地产基金平台;
金科重整成功:1470亿元债务“清零”,中国房企重生范本诞生;
“悔拍”引发司法争议:中迪投资股权拍卖波折再起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财经政策资讯

2025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场主要受到特朗普关税政策预期主导,美元资产因美国经济基本面走弱与财政信誉问题承压,美债与美元指数整体走弱;而美股在政策博弈下走强,黄金也因避险需求上涨。与此同时,地缘冲突对原油价格形成短期扰动。中国市场方面,央行流动性政策由“紧”转“松”,叠加经济边际好转,推动A股表现强劲,债市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波动中趋稳。
进入2025年下半年,全球焦点依旧聚焦于特朗普关税政策是否正式落地,其不确定性叠加美元信用受损、美联储货币政策摇摆,使得美元资产未来波动加剧。与此同时,随着地缘政治风险缓和,黄金和原油短期冲高空间受限。国内方面,出口或面临阶段性透支压力,而内需依旧疲弱,预计政策将继续维持流动性充裕以支撑温和复苏,股债市场维持强势格局,人民币汇率稳定运行。
【评论】2025年中期金融市场呈现出“内外共振”的结构性特征。海外方面,“特朗普重返关税舞台”成为影响全球资产定价的主导变量,不仅扰动美元信用,还撼动了全球贸易格局,美联储政策透明度下降进一步放大市场波动。而地缘冲突暂缓,则令避险资产如黄金和原油从高位回落。国内市场则显现出政策呵护下的稳定力量。上半年流动性转松配合经济边际修复,助力股市上涨和债市企稳,下半年预计这一趋势将延续,尤其在出口边际走弱、内需疲弱的背景下,政策托底将更加明确。从资产配置角度看,人民币资产仍具备相对吸引力,股债“共舞”可能在全球资产配置视角下获得更多关注。
未来需关注三大变量:一是特朗普政策兑现的节奏与尺度;二是美联储在经济与财政约束下的货币政策空间;三是中国政策托底力度与节奏的协调性。全球金融市场仍将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政策锚点与资产价值再定价的路径。

二、房地产行业资讯

近日,全球资产管理巨头施罗德资本房地产投资部门与本土企业西子国际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拟联合发起设立总规模约30亿元人民币的私募房地产股权投资基金,聚焦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优质写字楼和消费型基础设施。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在大宁静莱坊项目交易之后,正式升级为长期合作关系。
【评论】施罗德资本与西子国际的联合,不仅体现外资资管机构对中国一线城市核心不动产投资机会的持续看好,也反映出本土企业与国际资本在资产管理和运营能力上的协同趋势。随着房地产行业结构性转型深入,长三角核心城市中的存量资产改造与运营优化正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方向。此次30亿元私募基金平台的设立,预计将为市场提供稳定现金流与增值潜力兼备的项目样本,同时也有望引领境外资管机构在华“深耕式合作”的新范式。

三、不良资产行业资讯

(一)2025年5月11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金科股份及其子公司重庆金科的重整计划,标志着这家千亿级上市房企正式“重生”。金科通过此次司法重整,实现对高达1470亿元债务的全面清理,成为全国首个以司法重整方式成功化解历史债务的千亿级房地产企业。该重整案债权人超过8400家,资产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总规模超2000亿元,是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最大、重庆市史上规模最大的重整案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整个重整仅依靠26.28亿元战略投资款便完成“杠杆撬动”,展现出极强的资本运作能力。
【评论】金科的重整案例不仅是房地产行业自救逻辑的重大突破,也被视为地方政府、司法系统与市场机制协同化解房企债务风险的范例。在行业深度调整、资金流动性极度紧张的背景下,金科以不到30亿元的投入解决1470亿元债务问题,释放出多重信号:一方面重整机制在房企风险化解中正从边缘工具走向主流模式,另一方面也验证了“政府协调+资本方案+市场信心”三者协同的重要性。在恒大、融创等大型房企仍深陷境内外债务泥潭之时,金科的“极限操作”给行业带来不小震动:司法重整不再意味着彻底出局,而可能成为“有序重启”的新起点。未来,类似金科的案例或将在其他区域复制,也将推动房地产行业风险出清加速、市场信心重建提速。
(二)2021年,中迪投资因债权纠纷,其控股股东中迪产融所持7114.48万股股份被债权人长城资产申请司法拍卖。首次拍卖中,竞买人成都众兴以5.85亿元竞得股份,并支付1亿元拍卖款,但未在规定时间内补齐剩余款项,构成“悔拍”,法院随即罚没其3000万元保证金,并将股权重新拍卖。2021年11月底,第二次拍卖由广东润鸿以2.55亿元价格成交,较第一次成交价大幅缩水56.41%,造成3.3亿元差价。令人意外的是,近日北京市二中院裁定将成都众兴已缴纳的1亿元退还原路,长城资产对此明确表示不满,并提出执行异议,同时要求追缴3.3亿元拍卖差价。
【评论】此次事件暴露出司法拍卖在制度与执行层面存在的灰色地带,也再次引发对“悔拍”责任机制的高度关注。按照通常司法拍卖规则,竞拍人一旦中标,应按期缴纳全部款项,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成都众兴缴纳1亿元却未履行剩余义务,既浪费司法资源,也造成拍卖标的贬值,其行为应当受到相应惩罚。然而法院却决定退还拍卖款,这一判决无疑削弱了司法拍卖的严肃性与约束力。从市场角度看,两次拍卖价差高达3.3亿元,长城资产实际承受巨大损失,因此其维权行为具有合理性。这一事件也凸显在司法拍卖与债权执行交界领域,法律规范仍需进一步细化,以防止“悔拍套利”与制度空转。对金融机构而言,未来在参与此类债务化解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程序保护与权益追索机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