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研究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不良资产行业周报》(第12期)

发布时间: 2018-01-28 16:38:59

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七部委拓宽债转股实施路径:允许设立私募基金,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二)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三)浙江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全省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5%
(四)国资委布控央企金融:严控高风险业务,将建监控平台
二、行业讯息
(一)蚂蚁金服承认旗下小贷公司突破杠杆要求,将继续降杠杆合规
(二)杭州市有10家国有控股公司已经启动或正在进行IPO前期工作
(三)管清友:核心资产泡沫化,至少在2018年不会打破
(四)委外资金“胆子大了”,A股机构化添推手
(五)邮储武威票据案涉案行共计被罚没2.95亿元
 
一、政策动态
(一)七部委拓宽债转股实施路径:允许设立私募基金,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1月25日,发改委、央行、财政部、银监会、国资委、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实施中有关具体政策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明确,允许采用股债结合的综合性方案降低企业杠杆率。
有市场人士介绍,尽管已有部分债转股项目落地,但都是央企和地方国企,有不少项目“明股实债”。此外,一些债转股企业本身并不缺钱,真正市场化的项目还不太多。
《通知》明确,允许实施机构发起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不仅可向符合条件的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可以依法向其出资。
目前债转股实施起来在资金募集方面是有一定障碍,调动不起社会资金的积极性。通过发起私募基金,一方面相较信托、资管、公募基金等传统工具而言,私募基金主动管理能力更强;二是在当前监管环境下,私募股权基金在设立、资金募集方面受到的监管相比信托、券商等要宽松一些;三是债转股涉及后续股权管理和退出,周期长且退出不确定,私募股权基金有天然优势,而信托资管等多偏债类。
在债转股实施对象上,《通知》明确支持符合债转股试点意见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在债权类型上,除银行债权外,包括但不限于财务公司贷款债权、委托贷款债权、融资租赁债权、经营性债权等,但不包括民间借贷形成的债权。
 
(二)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1月25日至26日,中国银监会召开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总结回顾2017年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8年工作。
会议强调,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硬性约束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一是着力降低企业负债率,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严格控制对高负债率企业融资,建立联合授信和债权人委员会两项机制,加快不良贷款处置速度。二是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重点是控制居民杠杆率的过快增长,打击挪用消费贷款、违规透支信用卡等行为,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三是继续压缩同业投资,将特定目的载体投资作为监管检查重点,对委外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四是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推动银行及早开始理财业务转型,逐步压缩银信类通道业务,严格执行新近发布的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五是大力整治违法违规业务,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六是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做好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协调,推动尽快出台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七是清理规范金融控股集团,推动加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八是有序处置高风险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制定并有效实施风险压降规划和应急预案,多管齐下有效化解个案风险。九是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严肃查处各类违规房地产融资行为。十是主动配合地方政府整顿隐性债务。
 
(三)浙江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全省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5%
2018年1月25日上午9点,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开幕。浙江省长袁家军作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抓转型促升级,袁家军省长表示浙江在过去一年里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生产总值达到51768亿元,增长7.8%,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坚决打破坛坛罐罐。“去产能”“去不良”“去污染”“去违建”取得显著成效。处置404家“僵尸企业”,淘汰269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4.7万家脏乱差小作坊;不良贷款率由2.17%下降到1.64%;
关于未来一年的防控金融风险,报告强调要加强不良资产处置和“两链”风险化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实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力争年底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5%左右。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整治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低小散企业,处置200家“僵尸企业”,淘汰1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10000家脏乱差小作坊小企业。
 
(四)国资委布控央企金融:严控高风险业务,将建监控平台
1月25日,国资委透露,2018年,国资委将严控金融业务,严禁中央企业脱离主业单纯做大金融业务。全面加强委托贷款、内保外贷、融资租赁等高风险业务管控,严禁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贸易,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为了应对央企金融领域的高风险业务,下一步,国资委将研究建立专门针对中央企业的金融业务风险监控报告体系。
国资委相关人士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中表示,目前,虽然整体风险可控,但是央企出现的问题还是触动了监管层。2017年,国资委曾就国家审计署所发现的问题做出积极回应,梳理了解出现在个别企业依旧存在偏离主业的风险,金融业务占比过大,利润主要来源于金融投资。而且,部分企业存在一定管理风险,例如金融违规,曾有个别央企下属证券公司受到被勒令暂停开新户的处罚。
他认为,在部分央企集团内子企业,还存在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担保,出现潜在风险、交叉感染的情况。而且,个别央企下属企业存在不良资产的风险,包括保险类公司藏富能力指标出现下行,融资租赁公司不良资产金额同比增加,以及个别融资租赁公司杠杆掉包、接近和超过行业监管红线等。
 
二、行业讯息
(一)蚂蚁金服承认旗下小贷公司突破杠杆要求,将继续降杠杆合规
蚂蚁金服方面首次明确承认旗下两家小贷公司现有杠杆率突破监管要求。蚂蚁金服表示,“按照相关监管办法,蚂蚁两家小贷公司的现有杠杆率超过地方金融办的要求,蚂蚁小贷制定了相应的新规落实方案,将通过增资、业务合作等多种手段,逐步降低杠杆率,确保在监管指导下完全达到要求。”未来蚂蚁金服将继续通过增资和业务合作方式降杠杆,达到监管要求。蚂蚁花呗和借呗未来将根据监管政策导向,合理安排发行额度。
 
(二)杭州市有10家国有控股公司已经启动或正在进行IPO前期工作
日前杭州市金融办联合市国资委举办市国资系统实施“凤凰行动”计划辅导培训会,目前有10家国有控股公司已经启动或正在进行IPO前期工作。杭州市副市长姚峰称,加强国有企业的摸底和分类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进杭州市国有企业挂牌上市和并购重组。
 
(三)管清友:核心资产泡沫化,至少在2018年不会打破
1月24日,“金融街88号”论坛年会在京召开。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深入阐述了双支柱调控的理论演进和中国实践。管清友指出,在双支柱调控的框架形成以后,资产负债逐渐出现不对等收缩。
从统计上来看,2017年社融同比增速持续高于M2增速。资金面整体呈供不应求局面,资金价格易上难下。但M2增速和社融增速收缩速度不对等,M2同比增长是慢回落,而资产端,在2017年中,社融开始出现大幅回落。
此外,从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情况来看,资产的回落幅度实际上相对负债较小。为什么会出现资产端的收缩速度可能比我们负债端的收缩速度要快,管清友认为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企业部门去杠杆速度非常快,去年以来大型企业财团都在去杠杆。第二,房地产的收缩,因为我们自2016年9月30日以来出现了对房地产的严厉调控。第三,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包括对PPP模式的规范,对地方债务的约束,因此地方政府的资产在收缩。
由于流动性的收缩,资金利率居高不下,甚至是稳步抬升的局面。管清友认为,这种情形可能短期之内不会得到改善。所以从资产配置角度来讲,在资产和负债出现不对等收缩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核心资产的泡沫化,这种基本的投资逻辑至少在2018年不会打破。
 
(四)委外资金“胆子大了”,A股机构化添推手
伴随A股回暖,银行、保险“胆子大了”。相应委外资金纷纷从固定收益向权益投资倾斜。而这些大部队加仓A股,或推进A股机构化进程。
“委外投资规模较大的大行在2015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提升权益投资占比了。”南方一家基金公司人士称其所在基金公司合作的一家国有大行,2016年年初至今,委外投资中权益投资占比已经从5%逐步升至15%。该行委外投资总体规模近万亿元。
由于资金风险偏好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委外投资几乎全部投向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市场回温;大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要求去杠杆,打破刚兑,银行委外投资中很多非标投资难以为继,多重因素叠加,银行、保险等机构委外投资明显向权益投资倾斜,而投研能力强的大行则引领了这股潮流。
受益于港股的火热行情,机构委托基金公司投资时免不了“钦点”港股,保险机构资金表现突出。
据中国保险业协会数据,截至2017年12月28日,保险企业举牌标的中,超过一半为港股。自主投资之外,保险企业委托投资亦显示出对港股情有独钟。近一两年保险资金投资港股热情高涨。银行委外资金,有一部分来自于理财。打破刚兑之前,理财资金有刚兑预期,这使得部分银行委外投资时倾向保守。但保险资金配置可以更灵活,目前接洽的保险机构配资港股的热情颇高。
目前多数银行委外投资中,权益投资占比不超过10%。若权益投资配比提升到15%,将产生超过千亿元增量资金。
 
(五)邮储武威票据案涉案行共计被罚没2.95亿元
银监会网站1月27日显示,近日,经过立案、调查、审理、审议、告知、陈述申辩意见复核等一系列法定程序,银监会统筹协调相关银监局依法查处了邮储银行甘肃武威文昌路支行违规票据案件,对涉及该案的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罚没2.95亿元。
2016年12月末,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对武威文昌路支行核查中发现,吉林蛟河农商行购买该支行理财的资金被挪用,由此暴露出该支行原行长以邮储银行武威市分行名义,违法违规套取票据资金的案件,涉案票据票面金额79亿元,非法套取挪用理财资金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