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楼继伟谈中国经济,重点在如何化解金融风险
(二)国资委:2018年央企混改扩围升级 七大重点领域试点深化
(三)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明确土地储备资金使用范围,包括拆迁补偿费用
二、行业讯息
(一)长城资产2017年新增出资逾千亿收购不良债权
(二)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三)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公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 (2017年)》
(四)中国社会融资成本平均7.6%,中小企业大部分超过10%
一、政策动态
(一)楼继伟谈中国经济,重点在如何化解金融风险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在在第十六届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上围绕新时代宏观经济形势,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经济,其中关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他指出中国混业经营下金融风险急剧增加。
当前,我国M2与GDP的比例超过200%,与日本的水平大体相当,超过美国91%的两倍。但从利率水平看,2017年我国1个月的SHIBOR拆借利率平均水平为4.09%,同期日本的可比利率水平为-0.01%,美国为1.1%。我国货币环境更为宽松,资金成本反而更高,表明金融体制存在严重的扭曲。过度的混业(我们称之为“综合经营”)造成一系列金融乱象,名目繁多的中国特色衍生品另人眼花缭乱,同业、通道、嵌套、资金池、庞氏融资性的万能险、P2P、非标、现金贷等等层出不穷、相互叠加,结果是不断抬高资金成本,加剧实体经济困难。同时,风险传染的渠道极不透明。相比于美国十年前的金融市场,各种衍生品风险收益特征是有定义的,如MBS、CDS、CDO等,也都是经过备案的。我国则更为混乱,需要穿透到产品底层,才能识别真实的风险收益特征。我国的金融机构,除常规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外,各类中国特色的金融、类金融机构和区域性交易市场创新设立更是眼花缭乱,不胜枚举。这样,我国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是相当大的。因此,眼下更为迫切的任务是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
习总书记提出要求后,政府部门,特别是监管机构已经行动起来,要求资产回表,收紧同业,严控地方政府变相发债等等,金融机构也在加强风险控制。这说明全社会已认识到“灰犀牛”事件。
作出上述比较,绝无幸灾乐祸、盲目自信之意,而是要汲取前车之鉴,特别是我们面对我国特有的风险,如前面所举述的中国特色的交易衍生品泛滥,各类中国特色的金融、类金融机构和区域性市场的创新设立,监管难度极大等问题。整治金融风险绝非一日之功。
就我的国际比较观察,加拿大的金融市场被认为是最“枯燥乏味”的,金融当局严格规范控制混业,限制衍生品产生和交易,防范金融风险传染,着力保护金融消费者,实现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即便全球金融危机后,加拿大的银行系统仍被标普和IMF评为世界上最健康的银行体系。其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和深刻反思。
(二)国资委:2018年央企混改扩围升级 七大重点领域试点深化
2018年央企混改将进一步扩围升级。1月31日,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情况媒体通气会上,国资委初步统计,2017年中央企业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超过700户,其中通过资本市场引入社会资本超过3386亿元。国资委产权局副局长郜志宇表示,总体上看,中央企业在产权层面已与社会资本实现了较大范围的混合。
“国企混改将在进一步拓展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透露,在“广度”下功夫,即进一步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要领域混改,并且选择有条件的央企推进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而“深度”则意味着在引资本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国资委数据显示,2013年-2016年中央企业及各级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由65.7%提高至68.9%,截至2017年底,已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央企各级子企业实现了混合所有制。从行业分布看,房地产、建筑、建材、通信、矿业等5个行业企业混合程度较高,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为88.3%、86.3%、78.3%、77.9%和76.8%。
彭华岗透露,未来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分类情况,用市场化方式逐步调整股权结构的比例,落实民营企业参与混改以后在企业治理方面的权利。
国资委产权局副局长郜志宇表示,目前产权市场已经成为央企混改的重要平台,上市公司成为央企混改的主要载体。
据介绍,中央企业不断通过转让部分股权、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合作者,2013年以来共成交495宗,引入非公资本986亿元。2012年至2017年6月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从378户增加到390户,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整个中央企业的63.7%、60.8%、61.1%、84.8%。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实施IPO、增发、配股、发行优先股和可转债等融资事项266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实施资产重组事项75项,累计注入资产规模合计5814亿元。
外资参与混改的问题备受关注。彭华岗表示,国企混改对内资、外资一视同仁,外资参与混改,只要符合外商投资目录就不存在障碍,各种资本同股同权,都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要成功,各类资本必须同向、同心、同力,操作中做到产权平等保护、治理同股同权、过程公开透明尤为关键”。
(三)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明确土地储备资金使用范围,包括拆迁补偿费用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近日印发《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土地储备资金使用范围,包括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需要支付的土地价款或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等。
《办法》明确了土地储备资金来源。包括:财政部门从已供应储备土地产生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给土地储备机构的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开发费用等储备土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财政部门从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的土地储备资金;经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土地储备的其他财政资金。
《办法》强调,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发行主体为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由财政部门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并由土地储备机构专项用于土地储备,具体资金拨付、使用、预决算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的规定。
同时,《办法》明确了土地储备资金使用范围。具体包括:一是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需要支付的土地价款或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以及依法需要支付的与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有关的其他费用。
二是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后进行必要的前期土地开发费用。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仅限于与储备宗地相关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三是按照财政部关于规范土地储备和资金管理的规定需要偿还的土地储备存量贷款本金和利息支出。
四是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与土地储备有关的其他费用。包括土地储备工作中发生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地价评估以及管护中围栏、围墙等建设等支出。
在土地储备相关资金管理方面,《办法》要求,土地储备机构所需的日常经费,应当与土地储备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不得相互混用。土地储备机构在持有储备土地期间,临时利用土地取得的零星收入(不含供应储备土地取得的全部土地出让收入),包括下列范围:出租储备土地取得的收入;临时利用储备土地取得的收入;储备土地的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残值变卖收入;其他收入。土地储备零星收入全部缴入同级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行业讯息
(一)长城资产2017年新增出资逾千亿收购不良债权
截至2017年末,长城资产表内外总资产9118.71亿元,其中:表内资产6431.1亿元,较年初增长32.08%,表外资产2687.61亿元,较年初增长26.32%;净资产632.87亿元,较年初增长24.89%。(相关数据未经审计,下同)
2017年,长城资产实现拨备前利润161.36亿元,同比增长18.42%;净利润106.31亿元,同比增长18.54%;公司ROA、ROE分别为2.26%和18.66%。
截至2017年末,长城资产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39%,一级资本充足率11.39%,资本充足率12.55%;单一客户业务集中度7.03%,集团客户业务集中度14.18%;杠杆率9.13%;主要监管指标均满足监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发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资产充足率的要求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9%;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2.5%”,长城前两项数据较高,资产充足率数据与《办法》最低12.5%的要求几乎持平,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资本约束的压力。
在整个2017年,长城资产新增出资620亿元收购各类金融不良债权,同比增长16%;新增出资499亿元收购非金不良债权,同比增长295%;累计出资35亿元,推进实施了以中国铁物为代表的4个市场化债转股项目。
2017年,长城资产投入在收购金融不良债权+非金不良债权中的新增资金为1119亿元。
在2017年12月的一次采访中,长城资产副总裁周礼耀曾提到;“2017年前三季度,长城资产收购金融不良资产730.03亿元,同比提高120.17%,处置金融不良资产225.89亿元;收购非金融不良资产563.33亿元,同比增长160.89%。”
在谈到2018年工作重点时,中国长城资产党委书记、董事长沈晓明表示,总体目标是,确保不良资产主业份额在公司增量结构和总量结构中占比实现“双过半”。
2018年,中国长城资产也将进一步树立不良资产经营主业的核心地位,以问题资产、问题债权、问题企业和问题机构为重点,重新定义不良资产内涵和外延,将“不良资产+”进一步升级到“问题资源+”。
同时,长城资产将重点从三个维度实现业务延伸,即:
(一)收购标的由金融不良资产向非金融不良资产延伸;
(二)资产类型由纯债权向股权、债权、物权结合延伸;
(三)合作对象由上市公司、优质客户向非上市公司、问题企业和问题机构延伸。
(二)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2018年2月1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最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交易中心”)在北京正式开业。华融交易中心是国内首家专注于不良资产交易的平台机构,填补了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交易渠道和业务手段的空白。
华融交易中心是由中国华融联合北京奇步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专业化资产交易机构,注册资本5亿元,中国华融持股58%。华融交易中心以“全国标杆性的资产交易中心”为战略发展总体定位,着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防化金融风险、改革创新发展”“三大能力”,依托中国华融领先的不良资产收购、经营和处置能力以及专业的不良资产管理经验,专注“不良资产+互联网”领域,为不良资产及其他各类债权资产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务,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不良资产信息展示、交易平台,致力于推动不良资产市场流转,化解存量不良资产,助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
(三)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公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 (2017年)》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最新公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 (2017年)》,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562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9.35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54万亿元,其中,金融同业类产品规模较年初下降3.40 万亿元,降幅为51.13%。
2017年,监管部门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基本前提,以推动银行理财回归代客理财的资管业务本源为宗旨,加强监管,治理乱象,防范风险,积极引导产品转型。在此背景下,银行业理财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保持稳定,呈现出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体来看,理财产品增速下降,同业理财规模与占比较年初“双降”,理财资产配置以标准化资产为主,新发行理财产品以低风险等级为主。具体情况如下:
(一)理财产品增速下降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562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1],理财产品数9.35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5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0.49万亿元,比2016年少增5.06 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1.94个百分点。2017年,银行业理财市场累计发行理财产品25.77 万只,累计募集资金173.59万亿元。
(二)同业理财规模与占比较年初“双降”
截至2017年底,金融同业类[1]产品存续余额为3.25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11%。金融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较年初大幅减少3.40 万亿元,降幅为51.13%;占比较年初下降11.88个百分点。
(三)债券等标准化资产是理财资金配置的主要资产
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债券、银行存款、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等标准化资产是理财资金配置的主要资产,截至2017 年底,共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67.56%[1],其中债券资产配置比例为42.19%。
(四)新发行理财产品以低风险为主
新发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总体较低:2017 年,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为144.51 万亿元,占全市场募集资金总量的83.25%;而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和“五级(高)”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量为0.28 万亿元,仅占0.16%。
(四)中国社会融资成本平均7.6%,中小企业大部分超过10%
2月1日,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下称“指数”)在北京公布,该指数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财经头条新媒体、企商在线(北京)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联合发起,经济学者高连奎担任项目负责人。
指数显示,当前中国社会融资(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为7.60%,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为6.6%,承兑汇票平均融资成本为5.19%,企业发债平均融资成本为6.68%,融资性信托平均融资成本为9.25%,融资租赁平均融资成本为10.7%,保理平均融资成本为12.1%,小贷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21.9%,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均融资成本为21.0%,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平均融资成本为7.24%。
高连奎指出,社会平均融资成本为7.6%,仅是利率成本,若加上各种手续费、评估费、招待费等,平均融资成本将超过8%,对企业来说是很重的负担。而这只是平均融资成本,平均融资成本更多地是被较低的银行融资成本所拉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大部分高于10%。
从中国社会融资不同方式占比权重来看,目前在企业社会融资中银行贷款占比为54.84%,承兑汇票占比为11.26%,企业发债占比为16.5%,融资性信托占比为7.66%,融资租赁占比为3.95%,保理占比为0.44%,小贷公司占比为0.87%,互联网金融(网贷)占比为1.10%,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占比为3.39%。
高连奎直言,在当前减税已没有太大空间的情况下,应重点考虑降低融资成本。“根据2017年9月公布的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报告显示,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余额为171.23万亿元,再加上不纳入统计的社会融资,中国企业融资总规模保守估计也在20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如果融资利率降低一个点就可以为企业减负2万亿元,效果将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