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研究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不良资产行业周报》(第16期)

发布时间: 2018-03-12 10:50:33

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资管业务新旧规则过渡期评估已启动
(二)银监会调整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三)人行行长周小川:央行将在新监管框架中起更重要作用
二、行业讯息
(一)深圳银监局处罚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与国银金融租赁股份公司
(二)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华融旗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
(三)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改善 盈利能力提升
(四)2017银行不良贷款扫描:浙江持续双降 山东成不良资产第一大省
 
一、政策动态
(一)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资管业务新旧规则过渡期评估已启动
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8日表示,监管部门正研究梳理各方反馈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资管新规。银监会针对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影响已开展分析监测,并据此对相关新规进行改进和优化,“关于理财业务的实施细则和相关平稳过渡方案,我们正在研究起草,后续会征求各方意见”。
谈及房地产信贷压力测试时,郭树清表示,在不同情景之下对银行不同业务领域进行压力测试是银监会的一项常规工作。目前各地区房地产信贷压力测试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风险可控,“银监会仍将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风险,不能任其滋生泡沫”。
关于资管新规的下发时间,争取“两会前后”的说法较为普遍。而资管新规过渡期,可能延长半年至2019年底。
银监会创新部主任李文红3月2日在“银监会化解金融风险 引领银行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表示,近期,根据资管新规的总体要求,银监会对现行监管规则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借鉴国内外监管实践,起草了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办法,拟作为配套细则适时发布实施。
 
(二)银监会调整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据悉,银监会近期已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6日表示:“银监会近期调整拨备覆盖率是由于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所以银行提了很多贷款损失的拨备,目前全行业拨备水平达到180%多,远超国际水平。因此,能够适当地降低拨备要求。这有利于加快处置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监管指标,拨备覆盖率反映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抵御能力,也关系着银行财务稳健。
多年以来,银行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拨贷比)这两个监管指标分别为150%和2.5%。近几年,银行呼吁下调相关指标的声音增多。此次银监会整体下调拨备覆盖率、拨贷比红线,主要是为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通知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其中,“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上述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在确定单家银行具体监管要求时,应考虑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三方面因素。按照孰高原则,确定贷款损失准备最低监管要求。
通知还提出了其他相关要求,比如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覆盖率低于150%或贷款拨备率低于2.5%的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
 
(三)周小川:央行将在新监管框架中起更重要作用
在3月9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对于中国新的金融监管架构中央行将扮演怎样角色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去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说明了金融改革的主要思路,包括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其办公室放在人民银行,这些都表明人民银行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作用。
关于今年住房信贷政策是否会有新变化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房贷利率的确略有上升,但从稍微长一点的周期来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商业银行综合考虑负债端利率上升和房地产的风险溢价,对住房贷款利率自主定价,扩大利率浮动区间,总体上符合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和趋势。
潘功胜强调,人民银行会督促商业银行严格落实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对住房贷款执行差别化的定价,积极支持居民特别是新市民购买住房的合理需求。在房地产金融风险上,人民银行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审慎的房地产信贷政策,我国的房地产信贷质量总体良好,房地产金融风险可控。“当然,我们关注到个人住房贷款、家庭部门杠杆率增长速度有点快,个别的房地产企业可能在财务方面比较激进,会有一些风险。”
 
二、行业讯息
(一)深圳银监局处罚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与国银金融租赁股份公司
继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因为不良资产虚假出表被重罚后,深圳银监局近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深银监罚决字〔2018〕10号)显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自营投资对接本行不良资产收益权,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深圳银监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对中信银行深圳分行罚款50万元。
同时,在本次深圳银监局的处罚中,国银金融租赁股份公司也因不良资产非洁净出表被罚款50万元。银监会多次发文打击违规出表和虚假出表,就在今年1月份,银监会又在《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要点》中明确表明,要严厉打击资产非洁净出表!
2009年及2010年,银监先后发文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转让信贷资产应当遵守真实性原则,禁止资产的非真实转移,转出方不得安排任何显性或隐性的回购条款;2016年3月,银监会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收购业务,对不良资产受让方资产管理公司作出了与银行业机构同样的要求。
 
(二)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华融旗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
近日,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华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为2018年国内第一家获批设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融”)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再添新力,受到业内各界广泛关注。华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中国华融旗下华融证券持有100%股权。华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首家全资设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化要求严,队伍素质好。它的设立对于中国华融系统强化证券功能、做强证券主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意义重大,公司将严格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要求依法合规稳步推进相关业务。
 
(三)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改善 盈利能力提升
日前,宁波银行、成都银行等16家A股上市银行先后披露了2017年的业绩快报。从这些上市银行样本中可以看出,银行业资产增速在放缓,业务结构在优化,盈利能力在提升,资产质量在改善。事实上,尽管净利增速放缓,但上市银行“赚钱”能力仍不可小觑,预计2018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延续改善,经营情况延续向好。
随着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提升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应对能力,其资产质量趋于稳定。在16家公布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中,15家银行2017年末不良资产率较年初下降(仅浦发银行不良率同比上升),总体处在0.86%-2.39%的水平,其中,不良率最高的为江阴农商行(2.39%),最低的为宁波银行(0.82%)。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或将延续不良贷款余额上升、不良贷款率下降趋势,不良贷款爆发高峰已经过去,但仍需重点关注部分区域和行业,做好应对。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监管等政策的强力执行下,钢铁、煤炭等传统周期性行业盈利水平迎来转机,我国经济运行中潜在的金融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化和释放,为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进入2018年以来,银行板块表现亮眼,但从估值来看,银行股估值还有待提升。截至2月26日,招商银行的PE是11.3倍,建设银行是9.2倍,农业银行是7.4倍,工商银行是8.8倍,中国银行是7.4倍,银行股的估值水平仍远低于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也低于汇丰控股在港股市场40倍的PE,可见我国银行股的估值仍处低位。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复苏、银行自身能力的提升、业务结构的优化和不良资产的改善,上市银行业绩将会持续稳中有进,重估中国银行业资产正当时。
 
(四)2017银行不良贷款扫描:浙江持续双降 山东成不良资产第一大省
在披露不良贷款的地区,北京、上海、浙江、河南等地区成绩斐然。其中北京地区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2.2万亿元,同比增长2.8%;负债总额21.2万亿元,同比增长2.2%;各项贷款余额8.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各项存款余额15.4万亿元,同比增长7.4%;不良贷款余额317.4亿元。就不良贷款方面,比2016年年末不良贷款余额453.6亿元,足足减少了136.2亿元。浙江不良贷款持续双降,截至2017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478亿元,比年初减少299亿元;不良贷款率1.64%,比年初下降0.5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保持稳步下降态势。
不过,有喜有忧,山东地区不良资产态势未得到扭转。截至2017年12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813.2亿元,比年初增加416.2亿元;不良贷款率2.56%,比年初上升0.42个百分点。山东也已经取代浙江成为不良第一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