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研究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不良资产行业周报》(第81期)

发布时间: 2019-07-08 09:49:29

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二)银保监会:扎实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银行专项整治启幕 股权违规、关联交易将被严查
 
二、行业讯息
(一)中国信达助力同煤集团成功发行首单优化融资监管公司债券
(二)上半年新增贷款九万多亿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三)银行给企业搭售不良资产的贷款行为应被制止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政策动态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特别提到,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
 
就经济形势来说,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今年4月1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再次指出,要清醒看到,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必须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勇于攻坚克难。
 
评论:目前国内经济环境已经驶入了改革深水区,过去叠加的多层结构性问题亟需突破,同时国际环境也是处于百年未见之大变局,各种潜在可能性相互交织。此时更需要党和国家机构坚持战略定力,坚决执行十九大以来部署的战略任务,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二)银保监会:扎实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7月4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当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得到持续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积极进展,金融业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下一步,将坚持稳中求进,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肖远企表示,今后还将根据需要,陆续推出更多的开放措施。“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尤其欢迎那些有专业专长,在细分市场有特殊产品和管理经验的外资机构进来。”他举例谈到,在不良资产处置、财富管理、商业保理和健康养老保险领域,非常欢迎境外的金融机构来华开展业务。同时,也欢迎境外的金融机构等参与中国银行保险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改革重组,特别是中小机构的改革重组,包括可以采取一些法治化、市场化的收购、兼并、合并的方式。
 
评论:银保监会近期积极开展银行风险排查工作,在防范风险化解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而且在方式方法上开拓创新。关于近期比较热点的中小机构风险事项,银保监对外资抱以开放的态度,欢迎外资机构对中小金融机构重组改革,展现了宽广的胸襟。同时对不良资产领域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优化风险化解效率。
 
(三)银行专项整治启幕 股权违规、关联交易将被严查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向银保监局、银行、保险等机构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在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中,《通知》重点提到将排查股权和关联交易问题。在股权情况中,监管要求银行对股权的获得、股东的资质、出资的资金来源、股权质押等行为进行自查,并报送监管部门。根据《通知》附件,股权获得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包括:是否存在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持有商业银行资本总额或股份总额5%以上的情况;股东是否存在委托他人或接受他人委托持有商业银行股权的情况。同一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作为主要股东是否存在参股商业银行数量超过2家,或控股商业银行数量超过1家的情况等。股东资质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则是,如商业银行的股东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等各方关系是否清晰透明。
 
评论:监管部门严控银行保险金融机构股东资质,重点就是要保证金融机构股东不影响金融机构经营决策的独立性。金融机构掌握着社会公共资源,不能因为股权关系而变为股东的私有财产,对金融机构股东的严格要求,正是体现了国家维护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稳定的决心。
 
二、行业讯息
 
(一)中国信达助力同煤集团成功发行首单优化融资监管公司债券
 
近日,中国信达山西分公司协同信达证券,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同煤集团”)在深交所成功发行首单优化融资监管公司债券17亿元。这是继2011年为同煤集团成功发行40亿元长期企业债之后,中国信达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再次运用债券工具,帮助企业补充营运资金的成功举措。
 
此次为同煤集团发行公司债是中国信达山西分公司贯彻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的监管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中国信达与山西省政府2016年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支持山西转型发展、助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新成果。中国信达山西分公司为同煤集团量身定制总规模为60亿元的优化融资监管公司债券发行计划并成功获交易所批复,其中一期17亿元在公开发售期内全部售完,期限3年,票面利率5.48%,后续43亿元债券预计在一年内完成发行。此外,中国信达山西分公司还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为同煤集团提供流动性支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评论:四大AMC相比地方AMC,除了在展业区域、资金渠道方面有重大优势外,还因为其历史沉淀拥有了多块金融牌照,能够与不良资产主业协同开展大不良业务,此次信达资产陕西分公司协同信达证券,为大同煤矿开展的一揽子资本方案就是最好的例证。地方AMC应该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金融、类金融牌照的布局,打造自身的综合实力。
 
(二)上半年新增贷款九万多亿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在国新办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介绍,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得到继续提升,银行业保险业总体运行稳健。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万多亿元,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达到6200多亿元。今年前5月,五大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全年下降了0.65个百分点。
 
在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方面,5月末,对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余额是4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5.8%,前5月新发放的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发放的公司类贷款51.48%。同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0.2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55%,比各项贷款增速高了3.61个百分点。
 
评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卓有成效,新增人民币贷款9万亿元有效刺激了生产和居民消费,拉动国内投资,促进企业改善效益。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宽松对小微企业的专项导流,资金注入呈现出加速趋势。
 
(三)银行给企业搭售不良资产的贷款行为应被制止
 
当前经济下行加剧了银行业不良的暴露,严监管又让此前的诸多不良“出表”方式无处遁形。于是,很多银行为化解不良绞尽脑汁,其中也不乏一些伪创新,比如给贷款客户“搭售”一定的不良资产。云南集成广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15年向富滇银行申请贷款时,时任富滇银行主要领导承诺提供21亿元贷款,其中10亿元用于收购该行因员工违法造成的风险项目,最终导致集成广福资金链断裂,资产被查封。民营企业家们认为,银行并未真正做到民企和国企一视同仁,民企的融资难和融资贵不是表面的难以获得贷款或者利率高,而是难在一些附加的条件和隐性的成本。对整个金融体系而言,如果大量利用这样的方式掩盖不良,造成不良数据的失真,不仅不利于风险的化解,还会导致风险的雪球越滚越大。
 
评论:部分金融机构在面对监管压力时,思考的不是如何正视问题,依法合规地将不良资产消化处置,而是动起了歪脑筋,利用自身与企业的不对等关系,强迫申请贷款企业帮助消化不良资产,这是对自身社会公信力的滥用,严重有损公众和企业对银行的信任,不仅不能真实消化风险,还会让风险越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