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研究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不良资产行业周报》(第123期)

发布时间: 2020-06-08 16:22:56

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
(二)央行:采取综合措施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三)财政部: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
 
二、行业讯息
(一)5月地方债发行创新高 仍有2万亿新增债待发
(二)受资产证券化渠道影响 1-5月房企融资总额同比下降7.8%
(三)潘功胜:央行新设货币政策工具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谈不上量化宽松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政策动态
(一)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
有效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坚决治理各种粉饰报表的行为,督促银行做实资产分类、真实暴露不良、足额计提拨备。疏通不良资产核销、批量转让及抵债资产处置等政策堵点,指导银行采用多种方式加大不良处置。依法依规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压实各方责任,落实好金融机构主体责任、股东的救助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和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健全损失分担机制。对违法违规搭建的金融集团,在稳定大局的同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力做好资产清理、追赃挽损和改革重组。持之以恒整治影子银行。建立全覆盖的统计监测体系,重点加强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监测分析,做好风险缓释。突出规范交叉金融产品,要做到公募产品与私募产品边界清晰、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风险隔离、委托业务与自营业务分账经营、储蓄产品与投资产品泾渭分明,推动建设更加规范、有序、透明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产品体系。
 
评论:银保监发言人就新冠肺炎以后的金融风险影响作出解答,相当于对各金融机构喊话提出要求。对于AMC而言应当集中精力回归主业模式,提高资产收购和处置的速度,在监管压实的背景下资产价格可能会有所下降。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问题超过了AMC的能力范围,只能依靠国有银行强大的资金实力对风险机构定向纾困,AMC在其中应当做好配合工作。最后影子银行一直是外界对AMC的误读,因此AMC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加倍注意合规,避免落入合规风险问题中。
 
(二)央行:采取综合措施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会议要求,下一阶段,人民银行金融稳定系统要深刻把握当前金融风险的宏观演变趋势,加强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关注金融风险边际变化。明确风险处置责任分工,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妥善做好金融风险处置工作。采取综合措施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管理体制,更好发挥存款保险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处置平台作用和早期纠正等风险防范和处置功能。继续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稳妥有序推进资产管理产品市场规范发展,共同做好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资本补充工作。加强对资本市场改革、风险处置国际经验等问题的研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制定。
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保持高位运行,潜在风险较大。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86亿元;不良贷款率1.91%,上升0.05个百分点。近年来,商业银行通过核销、现金清收、市场化处置等手段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3年来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贷款4.4万亿元,其中,2019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2.3万亿元。2020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4055亿元,同比多处置726亿元。
 
评论:在人行之前,银保监和高盛都提出2020年内我国不良资产市场就会爆发,逆周期调节的缓冲作用不足以向2021年递延风险。如果这三家机构的观点属实,那么AMC就应当加快存量资产的处置进度来腾出表内空间,积极设立表外基金架构来最大化管理规模,强化地方AMC之间的合作联盟实现跨域收购等。
 
(三)财政部: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
近日,财政部印发《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绩效评价指引》。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指引》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国务院大力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发展,在畅通金融服务毛细血管、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放大倍数不高、聚焦支小支农不够、担保费率偏高等问题。财政部在广泛开展调研、充分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指引》,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
 
评论: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启动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来消化过剩的流动性和产能,财政赤字为经济过热买单。需要客观指出政府救市不完全正确,并且救市操作具有边际效能递减的情况,因此在2020年疫情引发的金融风险发生时,可用的政府信用需要更加珍惜使用。
 
二、行业资讯
(一)5月地方债发行创新高 仍有2万亿新增债待发
5月地方债发行1.3万亿元,为历史最高。此前,地方债单月发行规模最高月份为2016年4月,当月发行规模达到1.06万亿元。累计来看,1-5月发行地方债3.2万亿,其中新增地方债发行2.7万亿。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今年全年新增地方债额度为4.73万亿,意味着后续还有2万亿新增地方债待发行。
 
评论:经济下行压力大时供给和需求的中枢从市场转向政府,体制内的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分别控制了供给和需求的主体部分,社会上过剩的劳动力则参与到相关的生产活动中,可以说是政府信用的透支和利用。今年大约有两到三个月的空窗期,因此虽然是六月份但也相当于年初的信贷释放集中期,后续还有更多的流动性释放。
 
(二)受资产证券化渠道影响 1-5月房企融资总额同比下降7.8%
日前,中指研究院发布1—5月中国房地产企业业绩显示,受资产证券化渠道影响,1-5月房企海外债、信用债以及资产证券化融资总额为6104.4亿元,同比下滑7.8%。其中,1-5月海外债融资2068.9亿,同比下滑5.8%;信用债融资2893.6亿元,同比增5.1%;资产证券化发行1141.9亿,同比下滑31.6%。
 
评论:房地产行业的广义融资占我国社融的40%以上,具有显著的影响因素。在全国信贷扩张的大背景下房企融资却大幅下降,这说明控制房地产行业集中度风险的决心是坚定的。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顺推,房地产行业让渡出来的金融资源会向制造业和中小型服务业转移,降杠杆会带来一些不良资产收购机会需要把握。
 
(三)潘功胜:央行新设货币政策工具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谈不上量化宽松
6月2日,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央行媒体新闻吹风会表示,两项新的政策工具和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降息降准政策工具并不矛盾。无论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谈不上量化宽松。和国际上其他一些发达经济体比较,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空间还是有的,仍然处于常态化的货币信贷政策的范畴里面。
 
评论:新设货币政策工具从结果上看属于信用放松的结构化举措,首先这不是开闸放水的降准降息而是定向投放的资金纾困,其次信用放松不是对原债权债务关系的重置而是延续,说明过去的利率政策还是要保持,不会采取新老划断的一刀切政策,这也给金融机构一些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