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银保监“回头看”严查:AMC通道业务、变相融资、不良资产处置不力
(二)审计署:16家地方中小银行实际不良率超过账面值2倍
(三)银保监会:将着力压降负债端成本推进银行业合理让利
二、行业讯息
(一)房企6月频发债 借新还旧是主因
(二)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步入加速期
(三)国企改革增效期开启 资本市场料迎新浪潮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政策动态
(一)银保监“回头看”严查:AMC通道业务、变相融资、不良资产处置不力
昨天,银保监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其中对非银金融机构中的AMC提出了五大项重点整治内容:
1.宏观政策执行。违规开展房地产业务;违规向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提供融资等。
2.公司治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前未取得任职资格,兼任不相容职务,关键岗位长期空缺;董监事未勤勉履职尽职;关联方清单管理不完善,通过关联交易输送利益、掩盖风险等。
3.附属机构管理。非金融子公司战略定位不清晰,内部治理失效,业务开展不合规,审批授权不合理;未按规定压缩集团层级并清理子公司;子公司清理过程中资产转让、处置不合规等。
4.资产质量。未按规定做实资产质量;通过分公司之间、分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掩盖风险;风险资产处置化解不力,未有效执行集中度风险和限额管控等。
5.业务经营。业务开展不合规、不审慎,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规避资产质量监管提供通道,以收购金融或非金融不良资产名义变相提供融资等。
评论:银保监会指向的是非银金融机构中的AMC,换而言之就是四家全国展业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因此并未直接指向地方AMC。对地方AMC而言,政策约束是否传导还需要看金融办的态度。具体而言整治内容覆盖了业务类型、人员治理、投资管理、资产质量等多方面,说明四大AMC经营管理具有多重问题,存在明显违规。
(二)审计署:16家地方中小银行实际不良率超过账面值2倍
审计署日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审计重点关注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基层财政运转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情况。
结果表明,有关方面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努力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信贷管理和风险管控不断加强,风险总体可控。
审计还指出一些问题:
一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面。审计18省及所辖36个市县发现,由于项目安排不合理或停止实施等,有503.67亿元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未使用,其中132.3亿元闲置超过1年;还有10个地区违规举债或担保83.99亿元,审计指出后已整改40.97亿元。
二是基层财政运转方面。抽查24个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情况发现,2019年有5个县相关支出未达当地标准,今年一季度末增至11个县,其中一些基层国库保支付能力也不足。
三是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方面。审计的10家中央金融机构2019年拨备后利润比上年增长6.87%,今年一季度末平均不良率1.43%,但未按期偿还贷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8.26%;抽查的43家地方中小银行平均账面不良率2.48%,其中16家实际不良率超过账面值2倍。
评论:地方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受限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高度分散形态,例如北上的农商银行资产质量比肩股份行,但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却劣于报表水平。这些机构不敢出包,AMC也不敢收包,从而导致不良资产累积膨胀,最终形成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事件。
(三)银保监会:将着力压降负债端成本推进银行业合理让利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截至目前,银行业机构已经为超过四成的中小微企业到期贷款提供了再融资支持。将着力压降负债端成本,推进银行业合理让利。
评论:之前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之间的融资成本存在利差,这导致实体部门拿着融资回存银行吃利差的行为存在,抑或是拿低息经营贷炒房。这次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是为了消除不合理利差,杜绝以上两种违规行为。
二、行业资讯
(一)房企6月频发债 借新还旧是主因
离6月结束尚有一周的时间,房企本月的发债量已接近5月全月的水平。据克而瑞证券数据显示,6月以来,国内房企境内共发债92笔,发债金额为694.5亿元。尽管在金额上较5月全月的771亿元尚有距离,但发债笔数已超过5月全月的81笔。与此同时,房企美元债的发行自5月6日结束了长达50天的冰封期之后,6月至今,房企境外发债共19笔,发债金额为46.1亿美元,分别环比上涨216.7%、172.4%。
评论:借新还旧说明房企主要是依靠融资置换保持流动性,存量资产盘活能力弱导致经营性现金流不理想。房企缺乏借新买新的能力,因此较难通过新旧搭配相互补贴的方式带动转让存量楼盘,使得房企流动性越来越凝固,流动能力越来越被动。
(二)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步入加速期
近期,公私募基金发行规模飙升,“日光基”频现,前5个月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同比翻倍,权益类基金是其中的主力;险资也在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增配金融资产趋势明显。境内居民也不断增加金融类资产配置。资本市场“深改”将畅通各类资金入市渠道,提升交易活跃度,低利率环境等将为居民增配金融资产提供更多机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未来居民资产配置仍将呈现增配金融资产的趋势。
评论:居民资产配置开始向金融资产配置倾斜,其中的落实是对资产类型的分散处理,此前居民资产主要配置在房产和股票,但房产资产集中度过高会产生社会的金融风险,股票市场的规则又越来越不适合散户参与,因此投资金融资产是一种挤出效应所致。
(三)国企改革增效期开启 资本市场料迎新浪潮
按照国务院要求,10月底前将出台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相关政策。下半年,关于国企混改、结构调整等文件有望陆续出台。有消息称,后期将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提升处于充分竞争领域国有资本流动性。专家认为,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元年,国企混改、重组整合、证券化方面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有望掀起资本市场新浪潮。
评论:目前资本市场缺乏题材,国有企业救助实体经济也需要资金,因此加速国企改革,掀起资本市场新浪潮有助于实现以上两个目的。下阶段会出现大量国有企业上市融资,对受困的民营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和产业升级,最终帮助社会上的大部分企业共同走出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