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研究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不良资产行业周报》(第137期)

发布时间: 2020-09-14 20:48:38

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监管层力推银行支持实体 落实“敢贷、愿贷、会贷、能贷”
(二)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预计今年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
(三)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要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 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
 
二、行业讯息
(一)长租公寓“爆仓跑路”频现 多地发布风险提示
(二)地方审计警示中小银行风险隐患 部分不良率超5%
(三)北京自贸区呼之欲出 系列支持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政策动态
(一)监管层力推银行支持实体 落实“敢贷、愿贷、会贷、能贷”
中国人民银行9月10日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会议表示,引导建立敢贷、愿贷、会贷、能贷的机制,一直是监管政策的一大特点。银保监会从信贷投放、资本监管、不良容忍、尽职免责、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差异化的鼓励支持政策。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机制体制,确保各项稳企惠企的金融支持政策精准落地,不断深化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评论:为了维持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持续支持作用,监管层开始对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落实信贷投放并放松不良的容忍度。这么做是有前车之鉴的,因为2008年次贷危机时没有指导的信贷市场立刻发生严重紧缩,进而给危机带来的正反馈。应该说这种窗口指导是在目前情境下有益的选择。
 
(二)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预计今年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9月6日举行的“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要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早谋划、未雨绸缪,正督促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落实资产质量分类。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法,增提拨备,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今年预计银行业将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周亮称,监管正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的长效机制,对各类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严格规范股东股权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压实三个责任,压实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的责任,稳妥处置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严格遵循房住不炒的定位,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金融化;同时落实资管新规要求,防止影子银行反弹,通过打击违法违规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评论:监管层对不良资产是识别和排查大约从2018年开始,银行不良贷款是已经显性确认的不良资产,还有大量银行表外的、体现在供应链中的、抑或是资本市场上的不良资产有待摸爬。相信3.4万亿不良贷款的信号意义不只在于具体数字,更多在于对全版图的金融风险出清的决心。
 
(三)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要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 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
9月7日,中国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撰文称,近年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保险需求持续释放为保险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非法商业保险活动也借势抬头,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互联网化使得非法商业保险活动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规制难度更大。调查发现,打击非法商业保险活动主要涉及未经批准开展保险业务或设立保险机构、变相经营保险中介业务、以“保险”为名虚假宣传销售、伪造销售假保险单证和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等行为。
 
评论: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的金融资源供给可能是过剩的,虽然说要继续支持实体经济,但这种支持也只是暂时性的和选择性的,我们没有理由按照经济繁荣发展的规模支持下行压力中的实体经济,因此需要控制金融资源的供给,否则会启动反作用循环。
 
二、行业资讯
(一)长租公寓“爆仓跑路”频现 多地发布风险提示
近期,上海、杭州、成都等多地长租公寓企业出现“爆仓跑路”现象,再次引发行业主管部门高度关注。9月1日,上海、广州行业主管部门均发布了《住房租赁市场风险提示》,提醒房东和租客要警惕公司“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等经营风险,防范“租金贷”风险,加强风险防范,避免经济损失。此外,近期成都、合肥、重庆等地也密集发布了《住房租赁市场风险提示》,同时,成都、广州近期还开展了住房租赁企业风险排查工作,西安、杭州也发布了住房租赁资金监管新规。业内人士认为,长租公寓近期不断出现暴雷事件,核心原因是其商业模式存在部分脆弱性。上半年疫情的冲击,加速暴露了企业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多地密集提示风险、开展风险排查、发布资金监管新规具有积极的意义。
 
评论:长租公寓商业模式引入的盈利空间比较窄而且不稳定,繁荣发展需要依靠多项强假设,因此一旦假设变动商业模式就难以为继。同时这种业态广泛牵扯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问题,因此主动监管是一种比较务实的选择。在操作层面,需要引入与房产相对应的长期资金持有,才能弭平房客和原房东之间的矛盾。
 
(二)地方审计警示中小银行风险隐患 部分不良率超5%
有时银行为了降低不良率指标,会将少数不良贷款计入关注类(相应导致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但不良率低估),因此关注类贷款占比也是监测银行是否隐匿不良的重要指标。截至9月3日,几乎所有省份都公布了《关于2019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其中,地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情况作为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被多个省份纳入审计之中。审计披露了部分中小行不良率偏高甚至突破5%的“监管红线”、股权管理制度执行乏力、贷款投放不合规等问题。分析来看,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偏高主要因为经营区域集中、客户结构单一、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等原因。从区域角度看,中小银行一般集中于市县区等范围内,贷款集中度偏高,信用风险难以分散,其资产质量受到地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近年来,部分过剩产能集中、经济结构落后地区受经济结构调整影响,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直接导致地方性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飙升。
 
评论:从年初至今监管层对于金融机构的整体态度还是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容忍不良贷款,这个基调基本没有变过。中小银行风险隐患不是新闻,这些机构的风险一直都在,包商事件后也引发了全社会关注但也很快控制。那么现在再揭开锅盖,意图可能是要拿中小银行开刀,缓解金融体系的不良压力。
 
(三)北京自贸区呼之欲出 系列支持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北京要建自贸试验区了,这是日前召开的2020年服贸会上传出的重磅信息。不同以往,这次北京要设立的是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据了解,为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北京市将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法,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此外,还将围绕数字贸易和科技创新推出一揽子政策。
 
评论:北京设立自贸区主要偏向服务贸易,与上海自贸区的货物贸易形成对应关系,分别发挥各自在科学技术与经济贸易的长处,加速一线城市窗口作用建设,下阶段北京自贸区的建设速度会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