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研究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不良资产行业周报》(第146期)

发布时间: 2020-11-23 22:18:46

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郭树清: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二)发改委将从三方面发力 应对企业债风险及违约处置
(三)财政部:已下达2000亿元专项债 化解中小银行风险
 
二、行业讯息
(一)永煤债券违约事件余波未平 更多中介机构遭调查
(二)多地混改项目批量涌现
(三)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即将诞生?银保监会正式回应: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政策动态
(一) 郭树清: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针对较为普遍的资产质量不实问题,对金融机构开展多角度检查评估,严格要求风险资产审慎分级。坚决惩治掩盖不良资产,严厉打击做假账。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2016年一度超过128%,2019年末降至82%。3年时间里,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5.8万亿元,超过之前8年处置额的总和。与此同时,加快补充资本,增提拨备,全面提升了各类金融机构应对外来冲击的实力。
尽最大可能提早处置不良资产。信用风险是金融业最基础的风险,有毒资产是必须下决心切除的病灶,掩盖拖延只会贻误治疗,最终带来严重后果。金融机构要采取更审慎的财务会计制度,做实资产分类,充分暴露不良资产。日常监管上,不简单将不良率上升作为评判标准。要利用拨备监管要求下调腾出的财务空间,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制定切合实际的收入和利润计划,增加拨备计提和资本补充。疏通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堵点,为提高金融体系稳健性创造更有利条件。
 
评论:疫情刚发生时金融业曾出现过一种奇异现象,一方面宏观经济承压导致不良率上升,但另一方面银行却大量计提拨备导致监管怀疑有藏利润。此时此刻郭行长又点出要利用拨备下调的财务空间加大不良资产处置,意图就是催促银行在年底夯实资产质量,就像大禹治水一样,用拨备堵不良资产不如疏通资产处置渠道,借助AMC及社会资本力量化解风险。
 
(二)发改委将从三方面发力 应对企业债风险及违约处置
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始终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企业债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企业债券发展与推进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落地有机结合,持续加大对经济发展关键领域、重点区域、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的融资支持力度,引导和撬动更多中长期、低成本的社会资金投向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评论:从发改委对企业债券的态度来看,总体上来说还是持支持态度的,但是对于债券发行的目的和资金应用的方向提出了更多的管理性要求,说明行政干预的手可能会变长,这也是近期信用债违约的监管反馈。
 
(三)财政部:已下达2000亿元专项债 化解中小银行风险
11月18日,财政部表示,2020年,全国人大批准安排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75万亿元。经国务院批准,11月11日,已下达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000亿元,目前分地区额度已全部下达。据财政部最新数据,截至10月底,今年累计发行地方债61218亿元,其中,新增债券44945亿元,再融资债券16273亿元。新增债券中,一般债券发行947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0%;专项债券发行3546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4.6%,完成已下达额度的99.9%。
 
评论:中小银行由于其各自体量规模较小,因此难以通过资产处置的方式来出清不良资产,这是业内达成的共识。但另一方面如果中小银行集中几家同时爆发信用风险,那么目前的中央金融机构的力量是较难应对的,这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来源之一。从财政部的选择来看,还是使用宽松的财政政策冲淡稀释金融风险,这是目前有限手段下的最优选择,但是要谨防中小银行的逆向选择。
 
二、行业资讯
(一)永煤债券违约事件余波未平 更多中介机构遭调查
继海通证券之后,11月19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称,近日,交易商协会在对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自律调查和对多家中介机构进行约谈过程中,发现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主承销商,以及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存在涉嫌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规则》等有关规定,交易商协会将对相关中介机构启动自律调查。这是交易商协会连续两天宣布对永煤违约事件中相关中介机构启动自律调查。永煤债券超市场预期的突然违约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债市恐慌,多只债券因此受牵连引发大跌。不少分析人士呼吁,有序的违约有助于市场成长,无序的违约会令十余年积累的信用毁之一炬。只有违约的有序性得到维护,才有利于强化市场纪律,让中国债券市场更为健康地发展。
 
评论:客观上来讲,公共信用违约本质是一个概率事件,同样都是AAA评级的国有企业债券,机构投资者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已经完成了尽调事项,这类违约事件发生应当追责授予AAA评级的评级公司及其他中介机构。
 
(二)多地混改项目批量涌现
因多个混改项目而被业界关注的天津市,近日再次密集推出近30个国企混改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集中挑选8个区属企业的40余个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向社会公开推介,预计落地实施后将引入社会资本近200亿元;辽宁、山东、甘肃省亦分别推出69、40、50个国企混改项目;9月份,四川省、重庆市国资委采用网络直播方式,通过线上推出首批100宗川渝国企混改项目;此外,黑龙江省在今年7月份明确,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到2022年基本完成具备条件的充分竞争商业类国有企业混改或股权多元化,推进170个混改项目。
 
评论:经济下行期,民营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国有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因此社会资本有从私人部门抽出,流入公共部门的天然倾向,这也是多地混改项目涌现的底层逻辑。这样有助于国有企业增强资本实力和引入市场化导向,是利国利民的正向举措。
 
(三)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即将诞生?银保监会正式回应: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
我国有中小企业近3000万户、个体工商户7000万户,作为庞大的市场主体,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近日,银保监会在官网发文对“关于建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的提案”给予答复。表示,从新设银行的财务可持续性、新设银行需要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持续投入、新设银行的人员设置和网点布局、新设银行的服务对象等多方面考量,“新设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需进一步深入充分研究论证。”
 
评论:银保监会如此表态,基本上等同于官宣,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落地依然进入计划。政策性银行的引入会给中小企业更多的长期资金支持,这有助于企业的转型期顺利过渡,降低企业经营压力和潜在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