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银保监会:影子银行规模较峰值缩减近16万亿元
(二)多渠道“补血” 千亿专项债驰援中小银行
(三)陈道富: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政策展望
二、行业讯息
(一)中国华融召开2020年业务协同交流会
(二)300亿平台宣布退出P2P 退出方案遭大量用户反对
(三)IPO注册环节用时增多 年底现撤材料“小高峰”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政策动态
(一)银保监会:影子银行规模较峰值缩减近16万亿元
银保监会近日发布《中国影子银行报告》,指出经过三年专项治理,影子银行野蛮生长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19年末,广义影子银行规模降至84.80万亿元,较2017年初100.4万亿元的历史峰值缩减近16万亿元。风险较高的狭义影子银行规模降至39.14万亿元,较历史峰值缩减了12万亿元。
评论:影子银行问题是我国系统性风险的重要诱因之一,也是资管新规出台的直接原因。经过三年的专项治理这项风险隐患已经大幅缩减,我国的金融风险也相应降低。反向思考,如果主要的金融风险隐患已经处理,那么国家在金融风险的资源投入也会削减,跟随的社会资本也随之转向其他领域。从2016年发起的不良资产投资热潮可能会转冷。
(二)多渠道“补血” 千亿专项债驰援中小银行
临近岁末,中小银行注资“补血”明显提速,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频频发声,力挺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完善治理。12月7日,广东省将招标发行100亿元专项债券,支持四家地方银行资本金补充。山西、陕西、浙江等地专项债也将陆续“开闸”注资中小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60余家银行通过(含计划)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金额超万亿。
评论:中小银行,或者说县域银行的价值主要在落实金融普惠,因此由地方资产质量弱信用环境弱造成的金融风险,也在大政策保护下不再重要。中央对于中小银行的态度明显是用资本注入对冲金融风险,因此这些银行与AMC的合作需要从其他方向找切入点,直接走资产收购处置很难推进。
(三)陈道富: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政策展望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发表了题为“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政策”的主题演讲。陈道富表示,疫情和中美关系是影响2020年经济和金融运行的主要变量,且对明年和中长期都会继续产生影响。当前,短期工业生产恢复较快,需求也正逐步恢复,同时消费回暖、投资保持扩张态势,消费和出口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上升。整体判断,他认为当前的经济运行已基本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对明年的经济形势,陈道富认为,尽管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整体来看,明年经济指标会比较好看。“主要是受基期数据的影响,前高后低,但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内外需求偏弱且受制于潜在增速下降”,陈道富提到。政策方面,他认为需求政策力度边际减弱,会综合考虑政策力度,并避免“政策悬崖”效应。建议政策在当前力度下保持相对稳定,下半年要提高政策的灵活性。
评论:明年经济形势较今年会略好,一方面国外的紧张局势会有所缓和,另一方面联储大概率会宽松,我国也会跟进宽松。因此理解陈道富所谓的经济指标比较好看的真实意思是,实质经济指标还是承压,但是宽松后通膨的经济指标还是增长的。
二、行业资讯
(一)中国华融召开2020年业务协同交流会
中国华融将协同发展作为母子公司实现业务转型及可持续经营的核心理念。以差异化定位为前提,从战略规划层面高度重视协同,各经营单位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加快实现差异化发展,夯实协同发展基础。以专业化发展为保障,通过加大内部市场的协同增加相关经营单位的业务机会,扶持培育其专业能力。以市场化发展为导向,规范协同合作秩序,培育形成协同内生动力,营造协同创新和市场化合作的良性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中国华融加强顶层设计,搭建了以协同指导意见为引领、业务协同管理规程+业务协同行动方案+业务协同考核办法为支撑的制度框架,明确业务协同范畴与类型,规范业务合作流程及日常管理,结合各单位功能特点及协同场景,确立考核范围及奖惩措施,为加强集团协同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制度基础。
中国华融从“产品、服务、风险化解、客户”四个维度构建协同发展业务体系。“产品”维度,围绕问题机构、问题资产重组机会及客户综合金融需求,综合运用多种差异化手段打造协同特色产品。“服务”维度,加强内部服务协同,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集团内单位的服务,提升协同发展质效。“风险化解”维度,充分发挥协同在内生风险防化方面的优势作用,形成风险化解合力,步调一致地打好风险防化团体战。“客户”维度,共享客户资源与信息,强化客户主办地位,协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评论:四大AMC相较地方AMC的一个明显优势在于多牌照协同,例如AMC+券商能够有效处置资本市场不良资产,AMC+信托则能够应对非银机构的不良资产,这种协同效应一方面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四大AMC整体的业务边界,在市场摊平的环境下有助于挖掘价值。
(二)300亿平台宣布退出P2P 退出方案遭大量用户反对
平台仍在努力兑付。近日,美股上市公司玖富数科宣布,旗下网贷平台玖富普惠退出P2P业务,并提供了三种退出方案。包括“本息全额兑换极速退出通道”“一次性转让快速退出通道”以及“先本后息分批回款退出通道”。不料,这个方案遭到了大量用户的反对,多位玖富普惠投资者对三种方案都感到不满,指玖富第一种回款方案“商城方案”上,目前玖富的电商产品物品价格过高、品类少,目前仍然不能使用;第二种“折价交易方案”,虽然出借人可以将自己的债权以打折价格转让给这资产管理公司,但巨大损失让投资人无法接受;至于第三种“长期回款”方案的回款进度更加无法保障。针对退出方案的质疑,玖富称,用户如果不接受任何方案,可以通过撤销流程自行持有散标自行追偿。认清现实,放弃幻想,尽快选择,是每一个理性的用户当下最应该做的。
评论:站在AMC角度,P2P的底层资产质量几乎为零,这导致AMC对违约P2P资产的报价极低。这时候市场供需双方的心理价位具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环境。如果不能拉平某一方的心理预期,违约P2P存量会越拖越大。
(三)IPO注册环节用时增多 年底现撤材料“小高峰”
随着时间步入年底,投行圈内反映IPO所需用时要比以前更长。以创业板发批文速度为例,7~8月期间IPO企业从提交注册到注册生效平均用时15天,如今却需要62天。不止是注册环节,有项目组表示在问询反馈阶段、从过会到提交注册的阶段,用时都比此前更久。据报道,自《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征求意见稿)》在10月30日出台后,撤材料的企业数量有所上升。11月至今,创业板已有7家企业撤IPO材料。
评论:创业板企业股东及股东关联方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IPO审查时间超过预期,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撤材料然后重新等待机会,否则拖延时间太长不利于其套现。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资本市场鱼龙混杂,其中有不少劣质资产混迹其中,需要有专业的机构定期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