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研究  ·   详情

浙商资产研究院《不良资产行业周报》(第151期)

发布时间: 2020-12-28 16:23:27

本期要点:
一、政策动态
(一)蚂蚁集团二次遭监管约谈 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三)国务院常务会议: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行业讯息
(一)《经济日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当好结构调整“缓冲器”
(二)上交所:形成从入口端到上市端 至常态化退市端的系统性机制建设
(三)明年新增专项债宜控制在3.2万亿左右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政策动态
(一)蚂蚁集团二次遭监管约谈 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
12月24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将于近日约谈蚂蚁集团。此次约谈是督促指导蚂蚁集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要求,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另外,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是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加强反垄断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平台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当前,线上经济凭借数据、技术、资本优势呈现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市场资源加速向头部平台集中,关于平台垄断问题的反映和举报日益增加,显示线上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得到社会热烈反响和广泛支持。可见,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议题。
 
评论:反垄断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每个行业都有相对活跃的竞争环境才能给消费者空间,给生产者竞争意识。关于阿里系,这几个互联网巨头已经脱离了生产环节,转变成为一个巨型的投资平台,而众多的创投企业则渴望被收购。从一个理性的经济人角度思考,投资一家“投资公司”,显然是对资源的浪费和错配,无意义地衍生出一个巨型的金融中介只会增加金融风险。关于蚂蚁,中央显然是观察到“资本+技术”组合的威力,大部分普通人在这种组合下只会更高效地被资本剥削,如果放任发展就将导致“科学技术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低”的悖论局面,这违背了党的基本理念,也就是中央密集出手的原因。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要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机制和政策,更加注重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强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评论:明年的发展主旨是脚踏实地。从经济会议的表述可以看出要加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活力,重新把重心定位在制造业,推动新型城镇化等等,这些举措的落脚点都是相对接地气的经济链条末端,继续夯实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三)国务院常务会议: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通过《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草案)》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逐步恢复正常,但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特殊困难仍需加以帮扶。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做好政策接续和合理调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
 
评论:如果继续递延普惠贷款的支付期限,那么金融不良资产会继续在银行体系内递延和消化,最终释放给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会相对更晚更少。当然普惠贷款不良本身也不是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资产来源,但是这种政策还是会产生一些边际影响。
 
二、行业资讯
 
(一)《经济日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当好结构调整“缓冲器”
最新数据显示,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快速增加。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达3.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2.06%,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明显的不良资产剥离需求。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持续暴露,相当规模的不良资产有待处置。此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也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对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何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趋势、实现新发展?中国华融副总裁徐勇力认为,首先要立足主业定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维护经济金融安全与经济健康发展中加快转型发展。在新形势下,面对我国银行业周期性的不良资产高峰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处置化解需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进一步明晰主业定位,通过积极参与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中小银行风险化解、托管救助高风险金融机构等重大金融风险处置等任务,发挥好逆周期调节的金融工具功能。其次,要增强主业能力,畅通实体经济循环“梗阻”,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快转型发展。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和实体经济产业布局进一步的调整优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当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缓冲器”。
 
评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大概率会保持相对积极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关于货币政策,一方面保持货币供给,另一方面在金融系统内挤水分给实体经济。关于财政政策,未来会有更多的新基建主题落地各大城市,产业政策也会密集出台。当然政府行为只是市场结果的重要输入之一,外部环境及市场情绪也是重要考虑。考虑到外部环境不容乐观,金融风险可能会被继续有意递延,产业政策落地效果也不能说完全令人满意。
 
(二)上交所:形成从入口端到上市端 至常态化退市端的系统性机制建设
12月19日,上交所官网披露,正值上交所正式开业30周年纪念日之际,上交所召开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就2020年工作情况和2021年工作安排听取理事、监事意见。当日还召开了理事会政策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暨上交所开业30周年座谈会,回顾30年来发展历程,展望新时代资本市场发展。在深化改革方面,以落实全面注册制改革为引领,形成从入口端到上市端至常态化退市端的系统性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在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方面,应坚持稳中求进发展基调,畅通股债基衍多元化融资渠道,做大增量与盘活存量并重,尤其是加快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评论:我国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建设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过去的工商企业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资本追逐目标,而上市企业一般是很难更改主业的,因此必然有一批历史遗留的上市企业需要通过退市来腾出有限的金融资源。盘活存量应当是在目前作为首选的方法,做大增量有可能会稀释上市企业的含金量,进而降低资本市场门槛。
 
(三)明年新增专项债宜控制在3.2万亿左右
政策边际收缩叠加风险累积,专项债新增规模受限。伴随近几年专项债的大幅扩容,尤其今年在抗疫情、稳增长需求大幅加大的背景下,新增额度超常规提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所上升,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率(专项债务余额/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也已攀升至100%以上,专项债务风险已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在后续规模型财政政策边际收缩叠加专项债务风险、募投项目风险不断积聚的背景下,专项债的进一步扩容空间有限,且将更加注重质量、从“量”向“质”转变,减少继续扩容可能引发的新增风险。在稳增长和地方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专项债依然是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一方面,受政府债务限额增长限制,专项债规模不宜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基于稳增长和化解隐性债务需要,新增专项债额度也不宜出现大幅下降。建议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3.2万亿元左右;同时,为保证存量项目接续资金尽早到位,建议安排万亿左右的提前批额度,并于明年初启动发行。
 
评论:今年是一个信用圈不断收缩的过程,明年的环境不见得会更好。考虑到疫情变异后明年的抗疫工作会比今年更加繁重,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会比今年更少,明年的内外部环境大概率会更加恶劣。因此明年的信用圈会进一步收缩至地方政府信用,相应地边缘的地方政府会有可能漏出信用圈,偶发数件地方政府违约是有可能的。明年的资金投放还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