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宏观经济回顾及展望
一、2020年宏观经济总结
二、2021年经济形势展望
第二章 行业监管政策分析
一、金融严监管持续,不良资产处置加快
二、单户对公不良和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获批
三、银河金控成功获批,第五家全国性AMC正式落地
四、地方性金融监管立法加速推进
五、明确境外金融机构作为出资人设立AMC条件
六、推进开展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试点
七、加强债券风险防范工作,严厉打击逃废债
第三章 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一、行业市场规模容量
二、行业竞争态势
三、行业主体发展情况
第四章 市场交易数据分析
一、金融不良债权市场情况
二、网络司法拍卖交易情况
三、发展特征分析
第五章 行业趋势展望
一、发展环境与监管
二、市场供给
三、市场竞争
四、资产价格
五、不良+科技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第三章 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一、行业市场规模容量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实体经济发展受到巨大阻滞,全国各行各业经历了停工停产、销售阻滞的影响,企业产生了流动性危机,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还款压力增大,小微企业更是面临破产危机。即使在2020年2月14日,银保监会表示因疫情影响出现贷款逾期的,在一定的延缓期限内还款不计入不良贷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不良率仍然在持续攀升。
2020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至1.91%,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增加了0.03个百分点,而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继续上升,环比增加了0.02个百分点,四季度不良贷款率下降为1.84%。从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来看,2020年一季度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6,121亿元,而四季度末则上升至27,015亿元。整体来看,2020年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略微有所下降,而不良贷款余额仍然保持着上升的态势,关注类贷款占比和规模也在持续压降,更多的关注类贷款向后三类迁徙,不良资产的暴露更为充分,且商业银行拨备水平仍处于合理水平,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预计2021年商业银行不良率将保持稳定,不良余额的上升态势则会继续保持,商业银行也会继续加大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
自2018年违约债券集中爆发以来,2019年与2020年的信用债违约规模持续上涨,2020年全年有150支信用债违约,违约规模约为1,697亿元。从违约主体来看,发生违约的主要是民企,但是2020年永煤集团的违约事件打破了市场对于“AAA”评级国企信用债的刚兑信仰,对债券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2020年债券违约主体的行业覆盖度很高,行业特征并不明显。企业集债券实质性违约的原因,一是由于2020年疫情的突然爆发,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顿,经营现金流出现紧缺甚至枯竭;二是部分企业在前几年信用环境宽松时过度举债,盲目扩张,资金链一朝断裂,更容易引发信用风险事件。三是在五部委联合印发《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的指引下金融行业加强监管,企业的再融资机会与规模受到影响。部分企业在巨大的到期债务压力下难以再如同以前进行融资周转,资金链断裂,从而导致最后的债券违约。
2019年底央行启动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第三批试点,由之前的18家机构扩容至包含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40家机构,进一步推动中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运行进度。2020年不良ABS共发行了55单,发行单数较2019年增加了26单,是自2016年开始试点以来年度最高发行单数。从发行规模来看,2020年的不良ABS发行规模也是达到了历年之最,总发行规模约为283亿元,较去年增长140亿元。未来在不良资产规模与不良率双升的压力下,银行将会更多探索传统清收与核销方式以外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不良ABS的未来的发行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2020年监管部门对于信托业依旧保持严监管的态势,银保监会发布了《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未因为疫情所引起的外部坏境变化而给予特殊政策。办法严格执行了资管新规要求,在投资人人数、对非标资金池管理及客户集中度等方面明确并加强了监管要求。2020年1季度末,全国信托业风险项目数量为1626个,风险资产规模为6431亿元,风险项目数量和风险资产规模自2017年以来保持着逐步上升的趋势。2020年1季度以后中国信托业协会每季度披露的报告中不再包含风险项目相关部分的披露,因此从过往数据趋势来看,2021年信托业的风险资产规模将存在继续上升的可能。
根据监管机构的信息,截至2020年11月中旬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已经全部归零,但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风险的处置仍在进行中,防范化解存量P2P网络贷款风险的任务仍然艰巨,目前来看一些省市根据自身特色摸索出了一些处置模式,未来可以以新出台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为政策依据稳妥处置P2P网络不良贷款。
2020年全年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规模为历年来的最大规模,处置力度也是前所未有之大。未来随着受疫情影响而导致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与不良率双升,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压力会逐渐增大,在自行处置和多元化处置不良以外,以不良资产打包出包形式处置的不良规模将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违约债券及信托市场的不良规模近两年持续处于高位,且有可能将继续增长,因此未来不良资产供给数据来源或将形成以银行不良资产来源为主流,违约债券信托等为未来蓝海的格局。
二、行业竞争态势
目前,我国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已形成“5+地方系+银行系+外资系+N”的市场竞争格局。近年来,监管要求四大全国性AMC回归主业,逐步剥离非不良资产业务。由此,四大AMC从2019年开始在不良资产市场高举高打,拿包积极,市场占有率在不断巩固,其市场地位难以撼动。而2020年12月17日,银保监会公布了第五家全国性AMC银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开业批复函,这标志着全国第五大AMC机构正式开业。未来可以预计五家全国性AMC将主导不良资产处置行业。
地方AMC深耕区域,运用差异化发展策略,与全国性AMC错位竞争。与全国性AMC相比,地方AMC资金实力、经营能力较弱,在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方面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也较差。因此,地方AMC纷纷加速混改、引战、增资、扩大资本规模,增强资本实力。同时,在监管塑型引导下地方AMC也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凭借区域资源以及差异化经营策略,转向深度经营区域内的不良资产,同时不断创新规范的业务模式,与全国性AMC错位竞争,相得益彰。
银行系AIC持续在债转股领域发力,并不断拓展新领域。AIC属于银行系机构,后续依靠体系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虽然当前AIC主要收购银行对企业的债权,但其业务范围在逐渐拓宽。今年3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交银投资〔2020〕3号文,同意交银AIC通过附属机构交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股权投资业务,这意味着原本专为债转股设立的银行系AIC可以从事非债转股业务。
不良资产市场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民间投资机构。据中国经营网报道,截至2020年底,涉及不良资产处置的注册公司有一万三千家,过去一年中新增的不良处置公司超过3000家,一年内的新增数量占比接近25%。作为非持牌的AMC公司由于不具有批量受让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资质,因而在不良资产一级市场参与度较低,而在二级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不良资产市场的良好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竞争激烈程度较过去几年相比有了较大的提升。对于行业参与者来说,处置能力与资金成本将成为赢得竞争的两大法宝。能力的价值将逐渐超越牌照价值,将是大势所趋。从当前内外部的形势看,我国不良资产行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按照监管要求提早布局,运用“产业+金融”业务模式,利用“不良+投行”手段,聚焦问题企业和问题资产,大力拓展实质性问题企业重组重整重构。
三、行业主体发展情况
(一)四大AMC强势回归主业,第五家AMC获批开业
四大AMC除从事不良资产业务外,同时开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融资租赁、公募基金等多元化业务。而自2019年年底银保监会再次提出引导资管公司回归本源,分类处置重点金融控股集团风险后,四大AMC纷纷加速强势回归主业,聚焦不良。
关于四大资产回归主业,东方资产自2019年12月开始,就陆续挂牌转让旗下小贷公司的股权。2020年2月,东方资产旗下的东方邦信融通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向全市场投资者征集其所持有19家小贷公司股权的购买意向。东方融通方面表示这是为落实集团回归主业、瘦身缩体战略而广开股权合作之门。同样在2020年2月,中国华融也确定了转让华融昆仑75%股权的方案,中国华融方面表示是落实监管要求,推进机构“瘦身”,做强做精主业的相关举措。中国信达在2020年8月信达资产将手中的中原资产股权转让给了河南财政厅,其直切也对幸福人寿股权进行了挂牌转让,两项举措皆是为了回归主业而轻装上阵。因此可以看出,四大AMC瘦身缩体,做精主业的趋势已非常明朗。
而随着回归主业的步伐加快,四大AMC在2020年里的整体表现也十分亮眼。其中,中国信达的年中报披露,截至上半年信达从银行收购的不良资产规模约为99亿元。长城上半年累计收购金融不良资产本金383.84 亿元,非金融类不良资产135.13亿元,其下半年计划出自800亿元收购金融及非金融类的不良资产。而根据中国华融的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其收包规模接近1400亿元,已经超越2019年全年的千亿左右规模。2020年全年,中国东方不良资产投放总规模为952亿元,年末的不良资产主业规模为2824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1%。在2020年,四大AMC依旧是金融不良债权一级市场的绝对主力。
2020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同意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这是自1999年四大AMC成立以来,时隔20年后再次成立全国AMC。银河资产注册资本为100亿元,主要股东为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股65%、13.3%和10%。同年12月,中国银河资产正式获中国银保监会开业批复并取得金融许可证,作为第五家全国AMC正式开业。至此,四大AMC的格局打破,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迎来五大AMC时代,未来不良资产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二)地方AMC蓄势发力成型
2020年全年有1家地方AMC获得批准、1家地方AMC判令解散,因此,截至2020年底,全国仍然共有57家地方AMC。新成立的地方AMC为海南省的第二家AMC海南新创建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公司大股东为港资的新创建集团。而吉林省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吉林省内唯一一家地方AMC,其因股权纠纷和经营问题导致两个股东宏运集团和吉林金控进行了多年、多轮的谈判和博弈,最终被判令解散,成为地方AMC解散第一案。
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传播更广,不良资产规模与不良率双双上升,加之监管要求提早处置不良资产、全力处置不良资产,使得地方AMC对于增强资本实力,扩大融资规模的需求明显提升。因此,地方AMC在2020年蓄势发力,在资金资产规模方面逐步提升,为防范化解疫情所造成的的潜在地方金融风险做好充足准备,地方AMC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方面,地方AMC继续保持引战增资混改增强资金实力以及股东资源,2020年,有1家地方AMC完成增资活动,另有3家地方AMC已经或准备挂牌引战,正在着力推进引战增资混改的过程中。其中东吴证券计划出资不超过7.44亿元增资苏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保持其20%的股权比例不变。光大金瓯的股东一直同意增资并于2020年10月底签订协议,增资后光大金瓯注册资本将从30亿元上升至50亿元。此外,云南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拟新增投资方1-5名,新增注册资金至少为30亿元。其已与大华集团、申新集团在2020年10月签署《增资扩股协议》,标志着混改项目步入落地实施阶段。华润金控在2020年10月也以35亿元完成了对重庆渝康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54%的股权收购,成为重庆渝康的控股股东。
另一方面,地方AMC继续发债融资,2019年地方AMC发债涵盖一般公司债券、定向债、私募债、一般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债券、一般中期票据、证监会主管ABS等。其中,2020年浙商资产发行了不良资产ABS,在地方AMC中开启先例。
(三)民营外资各显神通广大
2020年民营与外资不良资产投资机构在不良资产二级市场依旧保持活跃状态。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参与不良资产二级市场交易的公司有两千余家,与2019年基本持平。参与的公司类型涵盖面十分之广,包含房地产公司、科技类公司、商贸类公司、制造类公司、律师事务所以及非持牌的资产管理类公司,此外也有许多有限合伙类型的基金参与到了不良资产的二级市场当中。
外资方面,在2020年1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不良资产纳入中美贸易协定,允许美国金融服务供应商申请资产管理公司许可证,该许可证将允许它们从省级许可证开始直接从中资银行获取不良贷款。2020年2月,橡树资本全资子公司Oaktree(北京)投资管理公司在北京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542万美元,并于2020年8月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香港新创建集团控股子公司,即海南新创建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参与海南省范围内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工作,成为首家港资控股的地方AMC。外资AMC落地意味着外资金融机构可直接参与不良资产收购的一级市场,将加剧市场的竞争。外资对于中国不良资产市场乐观看好,预计不良资产市场很快将迎来外资持牌玩家正式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