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资产研究院《金融行业周报》(第329期)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20日 17:00
摘要
来源:浙商资产研究院
一、财经政策资讯
【评论】从2020年开始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以提前启用下年财政预算的方式,来拉动基建和培育新兴产业。尤其是在以一万亿特别国债开始,地方财政资金的信用主体从资质各异的具体地方转换成为强信用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逻辑发生转变,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主体。在该发展逻辑下,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性明显被调动起来,并且更加倾向于提前完成化债以投入到新兴产业培育。
二、房地产行业资讯
法拍房数量走势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晴雨表。国信达数据发布2024年1-12月全国法拍房大数据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全国法拍房挂拍量为657842套,同比增长51.69%;成交量为163372套,同比增长11.03%。
【评论】法拍房市场是二手房市场的边缘市场,因此法拍房的价格和数量变动可以视作一种领先指标,法拍房的价格会反向影响一般二手房市场的价格,因此法拍房挂牌量增幅远大于成交量增幅,说明未来二手房有较大抛压,增值空间非常有限。
三、不良资产行业资讯
(一)1月16日,中信金融资产发布盈利预告,根据初步核算数据,2024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是9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10%至466%。2023年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66亿元。经营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加快主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和行业布局,同时,受益于资本市场全面回暖,资产回报稳步增长;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风险处置化解,资产质量大幅改善,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2025年,集团将坚定不移推进“一三五”战略,紧抓不良资产行业发展机遇,聚焦主责主业,提高主业能力,提升发展质效,依托中信集团产融并举优势,积极参与风险化解,打造中信特色协同风险化解品牌,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
【评论】经过中信集团重组后,原来的华融资产摆脱了历史风险资产包袱,因此这是可以预期的业绩增幅。此外资本市场下行期间资产管理公司广泛参与的股权质押等新型业务,在2024年下半年的资本市场回弹中表现出良好效益,这也是资产管理公司能够体现利润的来源之一。未来中信金融资产将会以更加扎实的姿态应对新的市场机遇。
(二)近日获悉,券业“常青树”中信建投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常青即将到任退休,中信银行行长刘成已任命为中信建投证券新党委书记,按照惯例,后续刘成将接任中信建投证券董事长一职。据观察,多年以来,中信银行在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力制约监督上频频“暴雷”。众多高层管理人员被问责,暴露出中信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当前,中信银行还要面对的是业绩压力。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银行实现营收1622.1亿元、归母净利润518.26亿元,二者同比增速分别为3.83%、0.76%,利润增长微乎其微。中信银行近十年来在“行长负责制”和“董事长负责制”之间“反复横跳”。2016年李庆萍任董事长之前,董事长多由集团领导兼任,行长负责中信银行的管理。李庆萍任董事长后演变为“董事长负责制”,2021年重新回到“行长负责制”,此后方合英于2023年担任中信银行董事长并作为执行董事,又回归到“董事长负责制“。一个清晰的治理结构对于确保公司稳定和高效运营至关重要。频繁的领导层责任制度变更可能导致管理上的不连续性,使得长期战略和政策的执行难以保持一致性。并且不同责任制度下的决策流程和权力分配可能不同,这种变动可能导致内部决策效率降低。
【评论】近年来银行承受了经济下行的大部分压力,而且银行头部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导致中信银行在经营发展上遭遇一些困境,这是具有现实背景的。中银银行自身的管理思路横跳本质上是控制与效率之间的取舍不定,在国家层面也考虑为了稳定降低效率的思路,但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可以预期未来还是以效率为优先。
热门推荐